蔡鄭賜珍/本院專任老師
彼得前書的寫作背景
西元64年7月19日羅馬城發生大火,燒了整整三天三夜,幾乎燒掉整個城市,因為尼祿有建造的癖好,希望重建羅馬城,所以他禁止人去救火,快要熄滅的火,再度點燃,人民都失去家園無家可歸,羅馬人民把禍首指向尼祿。尼祿為了使自己免於成為攻擊的目標,就把罪過推到基督徒身上。讓基督徒成為他的代罪羔羊,火燒基督徒。這種刑罰在當時是用來懲戒縱火犯用的。當時尼祿燒城把縱火的罪名加在基督徒身上,他們把基督徒全身塗上瀝青,當作活的火把、火炬用。在黑夜裡尼祿的花園中當作照明用,他把基督徒當蠟燭燒。也把基督徒釘十字架、裹上獸皮、讓野瘦野狗出來啃食撕裂肢體。基督徒在這時候為信仰付出生命的代價。這是彼得所提到的有火煉的試驗臨到他們(彼前1:6; 3:16; 4:12)所以彼得前書的寫作背景是信徒為基督的緣故受到極大逼迫和苦難的時代。[i]
彼得前書的受苦觀
彼得所指的苦難不是肉身的苦楚,自然的禍患,或人所無法逃避的苦難。而是為基督受苦。基督徒的受苦是上帝的旨意。有雙重的盼望;一是見證吸引外邦人;另一是主內的盼望。[ii]天國是努力才能進入的,信心須經過考驗才能得到拯救。[iii]要跨越逆境要看回顧過去發生甚麼事、了解現在的處境、盼望將來。
回顧過去,就是「照父神的先見被揀選,藉著聖靈得成聖潔,以致順服耶穌基督,又蒙他血所灑的人。願恩惠、平安多多的加給你們。願頌讚歸與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父神!他曾照自己的大憐憫,藉耶穌基督從死裡復活,重生了我們,叫我們有活潑的盼望。」(彼前1:2-3)。
了解現在的處境,就是要知道我們與世界的關係是是寄居、短暫的、要過去的。我們乃天國子民,要以天上事為念,不要以地上事為念。
關於盼望將來,馬丁路德曾說:「如果我們能夠明白,當我們從死裡復活後,將來我們所面對、所得到的是多麼榮耀和偉大,我們便不會介意現在在世上所遇到的困難。」[iv]
痛苦是人的真實感受,是心靈的感受。災難是中性的,就事件本身來說不過是自然現象或社會現象。災難必須連於人的遭遇和感受,才產生痛苦。換句話說:當人內心所「渴望」的沒有出現或不繼續存在(即失去),痛苦的感覺就來了。痛苦心靈的起源是自己對「渴望」的執著。若能知道「凡事都是虛空」,不執著世間事物,去追尋永恆真理,便能破除執著,脫離痛苦。[v]
受苦是人所害怕的
在童書《小黃金》中的有一則故事是小孩為主殉道的事蹟,印象深刻。但是我想彼得前書的經文適用於今天現時的每一狀況的,不僅為特殊殉道者預備,為所有基督徒預備,特別是當難處來臨,信心受試驗者所預備。因為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每個人都會有大大小小的難處,逆境。所以當只能殺生命不能殺靈魂的攻擊來到時,這段經文給我們很多幫助。沒有人自願信心接受試驗,都是不得已的。除非是苦修主義者。
為何神容許苦難?
聖經沒有把受苦當作理性問題來解決,反之基督的受苦成為群羊榜樣。聖經沒有教我們要逃避苦難,確教導我們在患難中要忍耐(羅12:12)、要接受逼迫(提後3:12)、在苦難中靠主得平安(約16:33-34)。
雖然舊約對苦難持反對的態度,認為與犯罪不守約有關(出15:25-26),但有些時候,聖經也記載義人要受苦,因為「耶和華試驗義人……」(詩11:5)。在神看來,真正的快樂在人內心,並不受苦難影響,神知道唯有經苦難才能使我們得到成長與喜樂。受苦與個人的罪行有關,例如偷竊、搶劫。世界上許多苦難與人誤用神所賜的自由意志有關。
魯益士在《傷心的觀察》中提到:「神不是袖手旁觀我們受苦,祂是真正與人一同受苦」。佛教對痛苦的的問題的唯一答案是消滅自我,因為沒有「我」就不會痛苦。但是神告訴我們,神的恩典與我們同在,他的恩典夠用。不是叫我們消滅自我,而是神親自保抱。使我們經歷他的同在、安慰,並且在患難中有喜樂。使我們透過等候學習品格上更像基督。[vi]
信心為何要試驗
1.鍛鍊忍耐等候主的功夫
《雅各書》五章七至十一節提到從農夫等出產學忍耐、從眾先知學能受苦的忍耐、又提到約伯學忍耐,所以我們知道約伯在受苦中忍耐等候主,終於通過試驗。所以受苦須要忍耐,信心的試驗在鍛鍊忍耐的功夫。因此當有逆境來臨時,我們雖然暫時憂愁,卻是要歡喜,因為那是一場屬靈的硬仗,應當準備好信心的試驗。(雅5:7-11)
2.經過試驗的信心是寶貴的
「叫你們的信心既被試驗,就比那被火試驗仍然能壞的金子更顯寶貴,可以在耶穌基督顯現的時候得著稱讚、榮耀、尊貴。」(彼前1:7)這兒說經過試驗的信心可以得著稱讚,比被火試驗仍然能壞的金子更寶貴。且在耶穌再來時得著榮耀、尊貴。彼得借用舊約試驗金銀的比喻來說明信心受試的本質。「他必坐下如煉銀子的,必潔淨利未人,熬煉他們像金銀一樣。」(瑪3:3)「神阿,祢曾試煉我們,熬煉我們,如同熬煉銀子一樣。」(詩66:10)
3.經過試驗的信心可以幫助人
「我們在一切患難中,他就安慰我們,叫我們能用神所賜的安慰去安慰那遭各樣患難的人。」(林後1:4)有人在苦難中,曾經歷同樣處境的我們,可以現身說法的堅固他們的信心,協助祂們敢面對苦難;勝過苦難。
4.經過試驗的信心學習信靠順服
有句諺語說到:「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約伯在一切都最顛峰時候,一下子變色,這很像現在的景氣寒冬,十幾年的電子科技主管一下子失去工作,在迪化街打工賺一小時一百元的臨時工,當被媒體訪問時,年輕主管哭了。是那樣的無奈!平時即便按計劃行事,人的籌算再精準也敵不過金融海嘯。
最近我生一場不小的病,去年放暑假之前就有視力上的困難。醫生說我在腦下垂體長一個約四公分的瘤,若不馬上開刀會瞎眼,需掛號神經外科立刻開刀取出。眼瞎的威脅在催促我,突來的疾病叫我連招架的機會都沒有。生命來到盡頭,我問另一半如何因應,他說這是一段艱苦的「信心試驗」。我並不怕開刀,因我已有八次經驗,這次秘訣不變卻是更深的「信靠順服」神、「憑祢意行」、「祢是陶匠我是陶土」。經歷這番大的腦下垂體手術,在信心試驗中我體會到神的同在與極大的恩典,我深信「十架不會重於祂恩典」。神賜我經文,讓我用信心的腳踏進約旦河的水,進入迦南美地:雙眼再度見到流奶與蜜之地。我心充滿感謝。
耶穌在客西馬尼園順服的榜樣深深激勵我,「然而不要從我的意思,只要從你的意思」(可14:36)在彼得前書提到的是做順命的兒女。(彼前1:14)
結論
經過試驗後的信心更堅強的(彼前1:6, 8)、成熟(彼前1:6, 7)、得基督的稱讚(彼前1:7)、靈魂得救(彼前1:9)。態度轉變,把事奉看做是機會、是恩典、是感恩、是恩賜。因為我不知道明天如何(雅4:13-15)。
弟兄姊妹們!靠著上帝化苦難為祝福:
接受苦難是人生的事實:不要因苦難出現就大驚小怪(彼前4:12),苦難是人生的一部分,不用問「為何發生在我身上」。
放心靠上帝:因為上帝答應與我們同在,我們大可放心相信神(約16:32-33)。
不要埋怨上帝:不可把上帝當作敵人(弗4:26-27)。
苦難中要行善:在苦難中行善是非常難能可貴的見證(彼前4:19)。
信得更堅定:我們有上帝同在便不怕被鬼吞嗤(彼前5:8-9)。
思想有人比我們更苦:在苦難中要把眼光放遠、放闊,要知道在這世界上有許多人比我們更苦。
養兵千日用在一時:苦難是上帝測試我們信心的機會。[vii]
苦難原來是「信心被試驗比能朽壞的金子可貴」;得主的稱讚、榮耀、尊貴;可以在將來得基業。我想疾病是苦難的一種,約伯記告訴我們一些關於苦難神學的道理,不可否認疾病的確是人生的一種苦難,卻不是唯一的、也不是苦難的全部。因為苦難還有其他的,生離死別、為信仰受逼迫等。但願我們的信心在試驗中能說:「賞賜的是耶和華,收取的也是耶和華」,在經歷後能像約伯一樣說出「從前我風聞有祢,現在親眼看見祢。」
---------------
[i] 巴克萊Barclay William撰,張坤鐘,吳道昌合譯,《雅各書、彼得前後書注釋》,台北市:長老會總會青年事工委員會,1985。
[ii] 林漢星,《風雨同行:如何渡過難關(彼得前書)》,美國:福音證主協會,2000。
[iii] 盧俊義,《聖經導讀(24):希伯來書‧雅各書、彼得前後書》,台北市:信福,2003。
[iv] 李振康,《游刃有餘:從彼得前書看信徒如何跨越逆境》,香港:明道社,2006。
[v] 梁燕城撰,《激流中的反思》,香港:宣道,1987。
[vi] 林漢星,同前。
[vii] 林漢星,同前。
彼得前書的寫作背景
西元64年7月19日羅馬城發生大火,燒了整整三天三夜,幾乎燒掉整個城市,因為尼祿有建造的癖好,希望重建羅馬城,所以他禁止人去救火,快要熄滅的火,再度點燃,人民都失去家園無家可歸,羅馬人民把禍首指向尼祿。尼祿為了使自己免於成為攻擊的目標,就把罪過推到基督徒身上。讓基督徒成為他的代罪羔羊,火燒基督徒。這種刑罰在當時是用來懲戒縱火犯用的。當時尼祿燒城把縱火的罪名加在基督徒身上,他們把基督徒全身塗上瀝青,當作活的火把、火炬用。在黑夜裡尼祿的花園中當作照明用,他把基督徒當蠟燭燒。也把基督徒釘十字架、裹上獸皮、讓野瘦野狗出來啃食撕裂肢體。基督徒在這時候為信仰付出生命的代價。這是彼得所提到的有火煉的試驗臨到他們(彼前1:6; 3:16; 4:12)所以彼得前書的寫作背景是信徒為基督的緣故受到極大逼迫和苦難的時代。[i]
彼得前書的受苦觀
彼得所指的苦難不是肉身的苦楚,自然的禍患,或人所無法逃避的苦難。而是為基督受苦。基督徒的受苦是上帝的旨意。有雙重的盼望;一是見證吸引外邦人;另一是主內的盼望。[ii]天國是努力才能進入的,信心須經過考驗才能得到拯救。[iii]要跨越逆境要看回顧過去發生甚麼事、了解現在的處境、盼望將來。
回顧過去,就是「照父神的先見被揀選,藉著聖靈得成聖潔,以致順服耶穌基督,又蒙他血所灑的人。願恩惠、平安多多的加給你們。願頌讚歸與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父神!他曾照自己的大憐憫,藉耶穌基督從死裡復活,重生了我們,叫我們有活潑的盼望。」(彼前1:2-3)。
了解現在的處境,就是要知道我們與世界的關係是是寄居、短暫的、要過去的。我們乃天國子民,要以天上事為念,不要以地上事為念。
關於盼望將來,馬丁路德曾說:「如果我們能夠明白,當我們從死裡復活後,將來我們所面對、所得到的是多麼榮耀和偉大,我們便不會介意現在在世上所遇到的困難。」[iv]
痛苦是人的真實感受,是心靈的感受。災難是中性的,就事件本身來說不過是自然現象或社會現象。災難必須連於人的遭遇和感受,才產生痛苦。換句話說:當人內心所「渴望」的沒有出現或不繼續存在(即失去),痛苦的感覺就來了。痛苦心靈的起源是自己對「渴望」的執著。若能知道「凡事都是虛空」,不執著世間事物,去追尋永恆真理,便能破除執著,脫離痛苦。[v]
受苦是人所害怕的
在童書《小黃金》中的有一則故事是小孩為主殉道的事蹟,印象深刻。但是我想彼得前書的經文適用於今天現時的每一狀況的,不僅為特殊殉道者預備,為所有基督徒預備,特別是當難處來臨,信心受試驗者所預備。因為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每個人都會有大大小小的難處,逆境。所以當只能殺生命不能殺靈魂的攻擊來到時,這段經文給我們很多幫助。沒有人自願信心接受試驗,都是不得已的。除非是苦修主義者。
為何神容許苦難?
聖經沒有把受苦當作理性問題來解決,反之基督的受苦成為群羊榜樣。聖經沒有教我們要逃避苦難,確教導我們在患難中要忍耐(羅12:12)、要接受逼迫(提後3:12)、在苦難中靠主得平安(約16:33-34)。
雖然舊約對苦難持反對的態度,認為與犯罪不守約有關(出15:25-26),但有些時候,聖經也記載義人要受苦,因為「耶和華試驗義人……」(詩11:5)。在神看來,真正的快樂在人內心,並不受苦難影響,神知道唯有經苦難才能使我們得到成長與喜樂。受苦與個人的罪行有關,例如偷竊、搶劫。世界上許多苦難與人誤用神所賜的自由意志有關。
魯益士在《傷心的觀察》中提到:「神不是袖手旁觀我們受苦,祂是真正與人一同受苦」。佛教對痛苦的的問題的唯一答案是消滅自我,因為沒有「我」就不會痛苦。但是神告訴我們,神的恩典與我們同在,他的恩典夠用。不是叫我們消滅自我,而是神親自保抱。使我們經歷他的同在、安慰,並且在患難中有喜樂。使我們透過等候學習品格上更像基督。[vi]
信心為何要試驗
1.鍛鍊忍耐等候主的功夫
《雅各書》五章七至十一節提到從農夫等出產學忍耐、從眾先知學能受苦的忍耐、又提到約伯學忍耐,所以我們知道約伯在受苦中忍耐等候主,終於通過試驗。所以受苦須要忍耐,信心的試驗在鍛鍊忍耐的功夫。因此當有逆境來臨時,我們雖然暫時憂愁,卻是要歡喜,因為那是一場屬靈的硬仗,應當準備好信心的試驗。(雅5:7-11)
2.經過試驗的信心是寶貴的
「叫你們的信心既被試驗,就比那被火試驗仍然能壞的金子更顯寶貴,可以在耶穌基督顯現的時候得著稱讚、榮耀、尊貴。」(彼前1:7)這兒說經過試驗的信心可以得著稱讚,比被火試驗仍然能壞的金子更寶貴。且在耶穌再來時得著榮耀、尊貴。彼得借用舊約試驗金銀的比喻來說明信心受試的本質。「他必坐下如煉銀子的,必潔淨利未人,熬煉他們像金銀一樣。」(瑪3:3)「神阿,祢曾試煉我們,熬煉我們,如同熬煉銀子一樣。」(詩66:10)
3.經過試驗的信心可以幫助人
「我們在一切患難中,他就安慰我們,叫我們能用神所賜的安慰去安慰那遭各樣患難的人。」(林後1:4)有人在苦難中,曾經歷同樣處境的我們,可以現身說法的堅固他們的信心,協助祂們敢面對苦難;勝過苦難。
4.經過試驗的信心學習信靠順服
有句諺語說到:「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約伯在一切都最顛峰時候,一下子變色,這很像現在的景氣寒冬,十幾年的電子科技主管一下子失去工作,在迪化街打工賺一小時一百元的臨時工,當被媒體訪問時,年輕主管哭了。是那樣的無奈!平時即便按計劃行事,人的籌算再精準也敵不過金融海嘯。
最近我生一場不小的病,去年放暑假之前就有視力上的困難。醫生說我在腦下垂體長一個約四公分的瘤,若不馬上開刀會瞎眼,需掛號神經外科立刻開刀取出。眼瞎的威脅在催促我,突來的疾病叫我連招架的機會都沒有。生命來到盡頭,我問另一半如何因應,他說這是一段艱苦的「信心試驗」。我並不怕開刀,因我已有八次經驗,這次秘訣不變卻是更深的「信靠順服」神、「憑祢意行」、「祢是陶匠我是陶土」。經歷這番大的腦下垂體手術,在信心試驗中我體會到神的同在與極大的恩典,我深信「十架不會重於祂恩典」。神賜我經文,讓我用信心的腳踏進約旦河的水,進入迦南美地:雙眼再度見到流奶與蜜之地。我心充滿感謝。
耶穌在客西馬尼園順服的榜樣深深激勵我,「然而不要從我的意思,只要從你的意思」(可14:36)在彼得前書提到的是做順命的兒女。(彼前1:14)
結論
經過試驗後的信心更堅強的(彼前1:6, 8)、成熟(彼前1:6, 7)、得基督的稱讚(彼前1:7)、靈魂得救(彼前1:9)。態度轉變,把事奉看做是機會、是恩典、是感恩、是恩賜。因為我不知道明天如何(雅4:13-15)。
弟兄姊妹們!靠著上帝化苦難為祝福:
接受苦難是人生的事實:不要因苦難出現就大驚小怪(彼前4:12),苦難是人生的一部分,不用問「為何發生在我身上」。
放心靠上帝:因為上帝答應與我們同在,我們大可放心相信神(約16:32-33)。
不要埋怨上帝:不可把上帝當作敵人(弗4:26-27)。
苦難中要行善:在苦難中行善是非常難能可貴的見證(彼前4:19)。
信得更堅定:我們有上帝同在便不怕被鬼吞嗤(彼前5:8-9)。
思想有人比我們更苦:在苦難中要把眼光放遠、放闊,要知道在這世界上有許多人比我們更苦。
養兵千日用在一時:苦難是上帝測試我們信心的機會。[vii]
苦難原來是「信心被試驗比能朽壞的金子可貴」;得主的稱讚、榮耀、尊貴;可以在將來得基業。我想疾病是苦難的一種,約伯記告訴我們一些關於苦難神學的道理,不可否認疾病的確是人生的一種苦難,卻不是唯一的、也不是苦難的全部。因為苦難還有其他的,生離死別、為信仰受逼迫等。但願我們的信心在試驗中能說:「賞賜的是耶和華,收取的也是耶和華」,在經歷後能像約伯一樣說出「從前我風聞有祢,現在親眼看見祢。」
---------------
[i] 巴克萊Barclay William撰,張坤鐘,吳道昌合譯,《雅各書、彼得前後書注釋》,台北市:長老會總會青年事工委員會,1985。
[ii] 林漢星,《風雨同行:如何渡過難關(彼得前書)》,美國:福音證主協會,2000。
[iii] 盧俊義,《聖經導讀(24):希伯來書‧雅各書、彼得前後書》,台北市:信福,2003。
[iv] 李振康,《游刃有餘:從彼得前書看信徒如何跨越逆境》,香港:明道社,2006。
[v] 梁燕城撰,《激流中的反思》,香港:宣道,1987。
[vi] 林漢星,同前。
[vii] 林漢星,同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