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3月 04, 2010

2010春季聖經公開講座──尼希米記


講員:邵晨光博士

美國希伯來聯合大學獲得哲學博士(主修希伯來聖經和古中東研究)、哲學碩士。美國三一神學院獲得神學碩士。菲律賓聖經神學院院長兼舊約教授。國際知名舊約學者。亞洲神學協會總幹事、亞洲神學研究院董事會主席、建道學刊編輯顧問。多所神學院客座教授。常於中英文雜誌發表學術性文章,著有天道聖經注譯:《尼希米記》、A Study of Akkadian Royal Hymns and Prayers Ezra-Nehemiah等書。


4/27-29三天下午2:00-5:35&4/30上午8:00-12:00


報名請上:http://www.tbtsf.org.tw/sign/sign.php


更多閱讀...

星期四, 1月 14, 2010

從傳知識的道到傳生命的道

楊良楚/本院道學碩士二年級

從黑暗進入光明

我出生於一個傳統信仰的家庭,父親是外省來台的芋頭,母親是本土的台灣蕃薯,雙方的家族中
均是拜祖先或拜偶像,沒有一個人信耶穌;小時後常陪伴著照顧我的外婆去廟裡拜拜,但對於信仰的神明,很有興趣但也有很大的疑問。進入高中後,由於讀了很多哲學的書籍,特別是一些存在主義的哲學家如尼采、沙特,及台灣陳鼓應的思想給自己很大的衝擊,但也因正值叛逆期,加上與家人相處中也常有衝突發生,自己雖然用功求學,可是內心卻空虛徬徨,常覺得人生灰色暗淡,找不到出路。當高三時,內外壓力交相出現,一位基督徒朋友分享了自己信耶穌的見證,我訝異於基督信仰竟有這麼大的力量,使人生命產生巨大改變?於是我開始參加了一個查經小組,在聖經的研討中,我提出許多質疑,例如中國人的苦難,上帝是否公平?也常在查經中,與帶領者辯論,但聖經的話語真是有能力,常讓我不斷的回朔思想,在聖經中我逐漸的觸碰到了真理,也慢慢解除我心裡的武裝與困惑,在半年後一次禱告會中,經歷到上帝的神蹟,我的內心被聖靈觸碰,祂的愛觸碰到我的心,感動的淚水不斷湧流,深知禱告不是對空氣說話,而是有一位真神確實存在,祂填滿了我的空虛,也在民國64年10月1日受浸進入基督的國度,成為神家裡的人。

長大成人滿有基督的身量

感謝神, 能讓我考上中興大學,在中興投入了校園團契及浸信會恩光堂的服事與訓練,四年的團契、教會生活,奠定了自己許多信仰的核心價值,對基督的信仰與生命的成長有很大的進展,也在品格及事奉上打下了美好的基礎。大學畢業後,在澎湖馬公一年多的預官軍旅生活,也參與了馬公浸信會的服事,在服役期間,是自己學習與人相處與領導統御的好機會,軍中生活有許多試探與挑戰,但神的保守與教會的扶持下,平安的退伍回到台北,進入離家不遠的景美浸信會。景美浸信會也成為我屬靈的家,在信仰的道路上不斷供應與支持我。

漫漫蒙召長路

其實自己的蒙召是漸進式的,民國68年參加第一次青年宣道大會,我就在講員的呼召下,決志願意在心理輔導的領域事奉,當時還曾接受邱清泰博士的指導與培訓,願意在職場中委身;民國70年退伍後投身教師的行列,也以福音教師為使命,在學校中帶領學生團契,並利用節慶向學生分享福音,在過程中也因帶領學生信主,寒暑假參加營會,因而被家長控告的情形,甚至校方還派教官來學生團契聚會處,登記參加學生名單,我被校長告誡並被調查,這些團契的學生也被約談,但輔導室及教官都發現他們都是好學生,沒有輔導的必要,我也蒙神保護全身而退,團契在這次事件後,竟快速成長,如同初代教會一般;在帶領的學生中,有成為全職的牧者,或重要福音機構的負責人,許多學生更成為教會的重要同工,回首過往,盡是感恩。

民國8 0 年有機會考上公費留學,能全家至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攻讀碩士學位,在這段期間,由於語言與專業學習有許多難處,也經歷神許多引導與幫助,耶和華以勒的神讓我經驗到祂的真實與全能,多次禱告蒙主應允垂聽,信仰逐漸成為生命的經歷,祂真是我的主我的神;在這段期間也參與華人教會的建立,感謝神,竟能在匆忙的一年中唸到了碩士學位,內人同時也一起畢業,夫妻一起參加畢業典禮,這一段經歷,讓我深刻體會祂是使人美夢成真的神,對我的信心是很大的跨越。

民國8 9 年是
我人生很大的一關,由於自己在擔任行政主管期間與同事有一些磨擦,再加上年老的父母相繼生病開刀,自己在內外壓力下,生了一場大病,這是我人生很大的一個關卡,在病中經歷教會許多弟兄姊妹的鼓勵與支持,經由醫生及聖靈的幫助下,我很快康復;但在醫療的過程中,也更深看見自己的問題,那種融合強烈自卑情結下的不服輸個性,及包裝在完美主義下的殘破自我,在上帝恩典大能中被彰顯,原始的老我一次次被對付也被醫治,也慢慢察覺上帝那施恩引導的手不斷的在動工。

民國93年在一次碧潭旁健走運動中,神讓我想到神願意萬人得救不願一人沉淪的旨意,在同年底報考聖工學士科,願意接受神學裝備與訓練;民國94年,我在靈修中得到神清楚的呼召:「 那時…你起來站著,我特意向你顯現,要派你作執事,作見證,將你所看見的事和我將要指示你的事證明出來;我也要救你脫離百姓和外邦人的手。我差你到他們那裡去,要叫他們的眼睛得開,從黑暗中歸向光明,從撒但權下歸向神;又因信我,得蒙赦罪,和一切成聖的人同得基業。」(徒26:16-18),我當時在景美浸信會擔任執事,也有為神擺上的心志,這一段經文清楚表示明我內
在的光景,神給我祂的呼召與啟示,要使用我使人的眼睛得開,引導人從黑暗中歸向光明,從撒但權下歸向神。

民國95年九月開始,有機會到陽明浸信會實習及學習,承蒙蕭牧師夫婦及弟兄姊妹的接納,在多次敬拜中得到神更新成長的機會,原本以為乾枯的淚腺又再次復活,數度被神的愛與憐憫,哭泣到不能自已,民國96年參加一次「經歷神」營會中經驗到聖靈充滿及被神擊倒,信仰不再只是理性的認知,更是又新又活的經歷,我深深體會到神是如此豐富與大能,能事奉神全然是祂的恩典;民國97年結束教書生涯,投身神學裝備之中,正式踏入全職事奉的行列。

從經師到人師-歸零之路

雖然每個基督徒應該有神不同的呼召,但全職事奉的呼召是需要有個人主觀經歷,與教會客觀的映證來配合,我的呼召也得到景美及陽明浸信會的牧師、會友的支持與代禱。蒙召是一輩子的使命,是需要全然委身,《羅馬書》十二章一至二節:「所以弟兄們,我以神的慈悲勸你們,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神所喜悅的;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自己的生命必須不斷更新,才能體察神的引導,也唯有全然的奉獻,才能回應上帝奇妙的揀選。

進入浸神裝備也是神很大的恩典,成為學校中最老的學生,這也要感謝教授們的勇氣與眼光,來到校園就要承擔所有學生的事奉與要求,一切歸零,這也是「僕人」的最好學習,過去的二十七年以傳授知識為職志,未來的歲月要以傳揚這位全能主的生命之道,人生苦短,能有事奉神的機會就是感恩,願將主權交在神的手中,深信祂必引導。

更多閱讀...

你是否願意 來跟從我?


劉玫君/本院道學碩士三年級

人活著的意義

小學的時候,我好朋友的父親因癌症過世,帶給她很大的衝擊,她告訴我:「我還以為我的家人永遠都不會死……現在才曉得,原來人都會死。」我被她的話震撼,「人都會死」這是基本常識,卻令人難以接受,因此引發我思想什麼是人活在世上的目的與意義。似乎我們所認為重大的難處,一旦面對死亡的課題,就顯得微不足道,唯有那時人們才會正視對生命有價值的事,然而,時間往往都很緊迫了。我告訴自己,要把握時間作那最有價值的事,但什麼是最有價值的事呢?豈不是神賜給人永恆的生命嗎?我心想若人們因不認識耶穌,最終與愛他們的神分離,那真是太可怕了。於是我很單純的立志,將來要成為傳道人,傳福音給那些還不認識耶穌的人。

外婆的一席話

高中畢業那年,我預備著大學考試。有一天,外婆突然嚴肅地問我:「玫君,妳不是有心獻身服事嗎?妳應該好好禱告,尋求神是否呼召去讀神學院……」我感到訝異,雖然家人知道我的心志,卻不曾和我談論此事。此外,我總認為讀神學院是好久以後的事,從沒考慮「現在」就讀的問題,所以沒將外婆的建議放在心上。然而,就在隔天,我的父親也與我談起獻身這件事。我很意外他們沒有事先約好,卻有著同樣的感動。當下,心中浮現了從前受洗時所領受的經文,《馬太福音》二十八章十八至二十節:「耶穌進前來,對他們說,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賜給我了。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神好像提醒著我「妳不是說要把握時間作最有價值的事嗎?現在妳是否願意來跟從我?」我心裡感到作難,因此開始為自己是否蒙召向神禱告,但每當我深入禱告與思想時,內心常是擔憂與惶恐,我慚愧地發現自己是何等的不足,論學歷、經歷、事奉樣樣都缺乏,並且我還太年輕。總之,有諸多的理由使我覺得不配來事奉神。想不到小時候單純的立志,要踏出步伐來回應是這麼的不容易。

主的回應

感謝神藉著靈修回應了我的禱告,以下面兩段經文印證對我的呼召。

《耶利米書》一章一至八節:「……耶和華對我說:你不要說我是年幼的,因為我差遣你到誰那裏去,你都要去;我吩咐你說甚麼話,你都要說……因為我與你同在,要拯救你。」

《提摩太後書》二章一至八節:「我兒阿!你要在基督耶穌的恩典上剛強起來。你在許多見證人面前聽見我所教訓的,也要交托那忠心能教導別人的人。你要和我同受苦難,好像基督耶穌的精兵……我所說的話你要思想,因為凡事主必給你聰明……。」

我向神禱告, 若真是祂的意思,請幫助我能夠考取神學院,因為距離考試的時間不到一個月,要準備實在來不及。感謝神,祂果然為我開了道路,以致順利考取聖光神學院,在那裡有很美好的學習,接著神又帶領我進入浸信會神學院接受更深的裝備。

進入浸神的裝備

神學院的這幾年裡,神按著我所能負荷的,給予每一階段當學習的功課,在過程中修剪、磨練並建造我的生命,如同孩子學走階梯一樣,必須先學會爬上第一層,才能進步至第二層。雖然服事中會面臨重重的困難與壓力,有時候會有很深的無力感,但神施恩的雙手從不曾離開,總是扶持
著我,祂的能力抓住我,好叫我的軟弱可以因倚靠祂得以剛強。我體會到「回應」神的呼召固然重要,但能以「持守」更是可貴。神珍愛每個人曾經在祂面前所做的決志,然而,神更喜悅我們對祂忠誠的委身。當我們面對困難想逃避的時候,神也在看我們對祂所許下的承諾持守了多少,是否因著困境就輕言放棄或是逃跑。事奉的道路不容易,充滿著艱難與挑戰,但也充滿了神的眷顧與恩典,每當我回想與神同行的經歷時,除了感恩更感到相當的榮幸,因為神使我能參與在祂永恆與榮耀的計畫中。

倚靠神的靈

從前我因害怕能力不足不敢回應神的呼召,但神卻使我瞭解到祂看重的是願意擺上的心,因為服事神「不是倚靠勢力、不是倚靠才能,乃是倚靠神的靈,方能成事」。我只要盡力,並對神有信心,就要經歷祂的大能。

我要深深感謝這位賜予我生命的主,因祂將生命的意義給了我,好叫我有跟隨祂的勇氣與毅力。事奉神永遠是最蒙福的道路,我告訴自己,也再次向神立志「這條路,我要倚靠祂持守到底」。
「因此,我們常為你們禱告,願我們的神看你們配得過所蒙的召,又用大能成就你們一切所羨慕的良善和一切因信心所做的功夫;叫我們主耶穌的名在你們身上得榮耀,你們也在祂身上得榮耀,都照著我們的神並主耶穌基督的恩。」(帖後1:11-12)

更多閱讀...

二十一世紀城市 職場宣教發展趨勢

江榮義/本院專任教師

引言

傳統的宣教策略好像古時拿破崙要打仗的時候,需要耗費大量的軍隊、馬車。希特勒也曾經用大量的坦克車去攻打蘇聯,最後因為下大雪困難重重。唐崇榮牧師說:「美國人抓恐怖頭目賓拉登,好像大象在抓蟑螂,又好像拿牛刀打蒼蠅。」賓拉登的新戰略,使用當地的資源去攻擊當地,他只要把幾個恐怖分子送到美國,其他一切都是依靠當地的資源,譬如說給他們在美國學開飛機,然後利用美國的民航機去撞美國世貿大樓,造成大量傷亡,用美國資源去攻打美國,不必運輸大量的兵力武器。

職場宣教面對哪些新挑戰

傳統的宣教,是一個宣教士受三年的神學教育,得到眾教會的支持,蒙召加入差會,去到第三世界,花兩年的時間學當地的語言,好不容易搬入當地的環境,前後要花相當長的時間,才能開始向當地的人傳福音。

如今我們在馬來西亞,只要栽培一個華人,領他信耶穌重生得救,他就可以直接向馬來人宣教,不必學馬來話,也不必再學跨文化,因為他對當地是瞭如指掌,這可能是將來的宣教新挑戰。從大陸到美國留學的學生,無論是讀科學博士或物理博士,遇到愛主的傳道人,為他們開查經班,使他們真正重生悔改得救,有一天當他們回到大陸的時候,將成為大陸的高級幹部,或大學校長,他們將成為最好的職場宣教士。從共產國家或是從中東阿拉伯國家的回教徒,來到美國學習科學、醫學,如果有人向他們傳福音,領他們重生悔改得救奉獻,比較不會像在他的本國受到逼迫,甚至有生命的危險,因為是在自由的天地裏,容易聽信福音,當他醫學博士拿到以後,回到中東,就是一個最好的職場宣教士。

二十一世紀城市職場宣教的發展趨勢

城市探訪會變成非常困難,也許會用網路教學,或網路神學院、網路教會、網路禮拜堂,或是使用s k y pe的查經班或背經班,這是作者目前每天在使用的查經班,從五點半到七點,穿著睡衣睡褲也可以背聖經,365天不論颱風下雪,不會中斷,skype宣教禱告會,skype個人佈道,大都市的高樓大廈,戒備森嚴,很難作探訪工作,如果能用高科技的方法,也是都市宣教的策略之一。
將來的職場宣教,會有什麼新的趨勢?

未來的都市如何發展福音策略,都市可能要發展成像便利商店,每兩條街就有一間小教會,24小時的教會,醫院的教會, IBM的教會,校園的教會--教會要走向每一個校園,警察教會,監獄的教會,軍隊的教會,麥當勞教會,餐館的教會,百貨公司的教會,狄斯耐樂園教會,遠東紡織廠教會有工福團契,遠東廣播電台教會,飛機場教會,水泥廠教會,台糖教會,殘障人士教會,老人院的教會,戒毒村教會。古話說:「半部論語可以治天下」,古代大家都沒有讀書,偶爾有一位讀過書的人,就可以當王治天下。古代的社會裏大家都是農夫,每天所做的工作性質,大致相同,單純少變化,大家都彼此了解,如果有一位懂得半本聖經,就可以做教會領袖。

二十一世紀知識爆炸的今天,許多科學博士,心理學博士、化學博士、醫學博士、音樂博士,E世代的青少年,各種家庭社會問題,已經比農業社會複雜了幾百倍,而且隔行如隔山,如果樣樣都精通的牧師,可能靈命就不太好,而靈命好的牧師也不一定樣樣都精通,所以在牧者,與非基督徒之間,需要有個橋樑,那就是信徒皆兵,成為職場宣教士。職場宣教士將一半的時間,接受聖經的裝備,另一大半的時間用在職場宣教。

耶穌道成肉身,是離開天國文化,進入人間文化,神的靈穿上肉身的衣服,生在馬槽,向窮人傳福音,和門徒一同吃,住在一起。今日的牧師要使教會成為一個小神學院,讓每一位職場宣教士都成為一個小牧師,他們生活的環境是公司,學校,工廠,餐廳,商場,都是他們的宣教禾場,當牠們整天跟他們生活在一起的時候,也是需要道成肉身,一般的牧師,反而沒有辦法進入這種禾場,只能夠做栽培工作。

並且這種職場宣教聚會的時間,是必須特別為他們量身訂做,不可能像我們正規的主日崇拜,而是按照他們許可的時間,不一定是在禮拜天聚會。譬如餐館業,可能利用禮拜二半夜十二點以後,大家在某一個餐館聚會,百貨公司職員的聚會可能在上班前的半個鐘頭。歌劇院可能在還沒有演唱的前一個鐘頭,大家一起靈修禱告,我們的教會要進入職場,學習耶穌走動的教會,他並不是都躲在聖殿裏面,乃是走遍各城各鄉,經過稻田,經過畢士大水池,經過格拉森,趕出被鬼附的,想要跟隨耶穌,耶穌說不必跟我,回到你的村子傳福音效果會更大。耶穌不是離開人群,
而是走向人群。

今天台灣基督徒只有3 % , 而97%都是非基督徒,耶穌說要愛鄰舍如同自己,如果基督徒一直躲在3%的安樂窩裡,有冷氣設備的教堂四面牆壁裏面,而外面有九十七隻迷失的羊,無人去尋,無人去找。除非我們3%的基督徒,都成為職場宣教士,進入97%的非基督徒當中,傳揚福音,才有可能讓台灣歸主。

聖經中老早就已經有職場宣教,約瑟被賣到埃及去做奴隸,也是一種職場宣教,以僕人的身分,成為宰相,影響整個埃及。但以理從少年時期和他的三個朋友,在巴比倫帝國也是很好的職場宣教士,但以理甚至成為五代王朝的宰相。以斯帖以皇后的身分,去影響國王,也影響整個國家。乃曼將軍的家裏,有一位從猶太地被擄來的女傭,以她女傭的職場宣教,就影響了乃曼全家得救。

今天在台灣有許多泰傭, 越傭,菲傭,印尼傭,還有許多大陸新娘,教會不必再像以前花很長的時間去開佈道所,只要開放教會,讓各國的傭人成立團契,就等於開佈道所了,而且是跨文化的佈道所。如果他們回到越南,就可以向越南佛教徒傳福音。向移民傳福音比較容易,他們正需要靠山。

結語

如果耶穌直接帶十二個門徒進入撒馬利亞,可能會被城裏的人趕出來,因為猶太人和撒馬利亞人不來往,耶穌在城門外的井旁,看見撒馬利亞的婦人來打水,當她知道耶穌是彌賽亞,是她主動叫全城的人都出來迎接耶穌,她成了福音的橋樑,職場宣教是聖職人員與非基督徒之間的橋樑。

更多閱讀...

從軍官 到基督精兵

王振亞/本院道學碩士二年級

人生的突破

回想起2008年8月1日正式從軍中退役下來,迄今已一年多時間,日子過得很快,轉眼間,在浸信會神學院接受神學教育裝備已滿一年,這一年中著實地讓筆者有一些突破與改變。

首先談談「突破」處,一般從軍中高階軍官退役下來的軍人,很少會再去進修,大部分的人會找一份打發時間的差事;或乾脆在家養老,呼朋引伴到處遊山玩水,吃吃喝喝,過完下半輩子。然筆者想法與這些朋友不同(可能是屬那少數的另類的一群),於2008年8月1日提前退伍,隔月9月1日就進到神學院接受神學教育,沒有給自己任何休息空檔,很多朋友都認為筆者想不開,好日子不會過,幹嘛自己找個罪(讀書)來受?然在自己內心深處有一聲音不斷湧上來,是主耶穌在對自己招手、呼喊,若此時再不回應神,可能這感動就永沉心底。

非常感謝神,筆者終於放膽聽進神的話,勇敢且順服放下人稱安穩的職場工作,進到神學院學習重新找回新造的我;若非神的引領,在這經濟不景氣時代,要筆者作出如此決定實不可能。另在「改變」方面有何不同處,在神學院這一年中,在各科任老師指導與同學教學相長下,除對聖經內容瞭解更深入外,對教會服事的態度也有很大改變,對弟兄、姊妹靈裡的需要,更有其負擔,願意多花時間來關心他們。

入神學院後的改變

一、懂得放下自我

懂得放下自己是件不易學會的功課,自己總是覺得很了不起,比別人高一等。然這樣的想法在未退伍前是很強烈的,因工作職場環境逼你非這樣作不可,人與人之間為了升官不擇手段,明爭暗鬥,就是無法放下自己。

隨著年紀漸長及被神管教等因素,於進入神學院前一年似乎想通一件事,要學會「要放下自己」,否則自己及家庭的生活品質,只會越來越差,且離神越來越遠。每想此,內心總是覺得痛苦;然當決定退伍及報考神學院那一刻起,內心又重新燃起生命的希望,正如《希伯來書》十二章一至二節所說:「我們既有這許多的見證人,如同雲彩圍著我們,就當放下各樣的重擔,脫去容易纏累我們的罪,存心忍耐,奔那擺在我們前頭的路程,仰望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迄今驀然回首,得知只要懂得放下一切慾望,自己是可以好好為主而活,且活得是很有尊嚴的。

二、對神的認知由膚淺轉為更實務

未進到神學院前,教會服事僅止於配搭服事,執行面的服事很少全程參與,總認為這些事應屬傳道人該作的事,與自己無關。然一旦自己成為神學生後,其服事認知、作法就必須馬上要轉換調整過來;舉凡教會行政、牧養等工作,都必須要親自參與及學習,也就在這樣的條件下,強迫自己事必躬親,不能有任何折扣或怠惰,否則無法與教會弟兄、姊妹和睦相處。2 0 0 9年暑假在實習教會共安排五個福音隊梯次,筆者就被安排參與三梯次的福音隊服事,其中有二個福音隊需親自寫計畫與帶隊執行。雖很忙碌,但這個暑假是筆者退伍迄今,算是最快樂的一段美好時光;此期間無論是與美國福音隊「兒童雙語夏令營」、韓國福音隊「監獄佈道」及龍潭聖潔會「兒童、青少年復興特會及社區、醫院佈道」等短宣服事,讓自己對神的認知,由原膚淺傳福音的模式轉為更實務傳福音情境,進而使自己對如何傳福音有更深體會。

三、愛人的心更加添

《羅馬書》十二章九節說:「愛人不可虛假;惡要厭惡,善要親近。」愛人的心是無法假裝出來的,也沒有人願意去做這樣的事,因沒有任何人會給你好處或讚美,除非你對世上靈魂有負擔。「對世上靈魂有負擔」這句話在未進入神學院就讀前,不太能體會其中的精義,然在神學院受教一年後的今天,對筆者而言,內心很自然會對認識或不認識的人去傳主福音,好像自己不去傳福音就會有禍的感覺,誠如《哥林多前書》九章十六節所描述的:「若不傳福音,我便有禍了」的情境是一樣的。所以筆者現今的感動是只要有機會,就會想盡辦法將福音好消息傳給需要的人知
道。這行為是筆者一年前所沒有的,然這樣的感動相信是聖靈親自作成的工,不是筆者比別人多屬靈。

四、懂得更多去愛神

迄今漸漸明白,為甚麼祂要安排像筆者這樣卑微的人,進到神學院接受裝備;照世俗的眼光來看,筆者是不可能有機會進到全職服事行列的人,但偏偏就被主選中;不僅如此,神也給筆者清楚看到自己未來服事道路。

回想起來,這一路走來,時時刻刻都在主的保守中,沒有一樣被漏掉,連筆者小兒子的前面道路神都已安排好,超乎想像。這話如何說?筆者曾問即將參加大學學測的兒子說:「兒子,你是否有考慮要報考軍校?」他回答說:「想都沒想過,我讀普通高中就是為要念一般大學。」這意思是表明他不會去報考軍校,他寧願讀私立大學也不願去讀軍校。像他這樣年紀的孩子,作父親的是無法用強壓手段改變其想法,但筆者所信靠的神卻可以改變他的心。有一天兒子跑來問筆者說:「爸!我想報考軍校,因為軍校畢業後就有工作可做,就不會失業,你看現在很多大學畢
業學生都找不到工作;我想了一陣子,且最近學校教官也鼓勵我們同學可以多一種選擇─ ─ 報考軍校,軍校招生單位也有來學校開說明會,我覺得還不錯,我想報名試著考看看,聽說不好考。」筆者原以為不能改變的事,但神的意念一下子就改變兒子的想法。讓筆者這個當老爸的只
能說:「神啊!你真奇妙。」

感謝主,兒子前些日子已完成軍事基本入伍訓練,現已回到軍校就讀。在《雅各書》四章八節說:「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及《詩篇》十六篇二節:「 ……我的好處不在你以外。」這些經文所述是那麼真實,在筆者有生之年一定要更好好的愛主,俾回應神在筆者身上及
家庭屬不清的恩典。

五、學習分解聖經真理更認識神

這一年在神學院裝備期間,有機會針對新、舊約聖經內容再次研讀。進神學院之前讀聖經會選擇性閱讀,尤其對舊約歷史書、大小先知書等,因太繁瑣抓不住重點,能跳過不看就跳過,對舊約學習是沒有整體概念的;但進入神學院就讀後,可不能如此馬虎,新約、舊約概論二位老師是出名的「殺手」,小考、大考不斷,外加撰寫背景報告,逼學生非得要唸精通不可。感謝主,這一年能平安走過來,是神的恩典,感謝在校老師陪筆者走這一段路,讓自己對聖經內容更深認識,於教會教導弟兄、姊妹時,也比較不會心虛。

未來二年學習方向

一、需更深更廣研讀聖經

俗語說: 「當學生是最幸福」,筆者認同這句話,學生身份是被認為可以犯錯的,學生的錯誤師長是會諒解的;正因此,更應該把握這機會學習,將基本功練好,馬步站穩,使爾後站講台才有機會帶出神的權能。傳道人所傳的道,如何讓弟兄姊妹聽完後能去力行神的話,靠的就是在校期間的學習,是否紮實,在《詩篇》一一九篇一○ 五5 節:「你的話是我腳前的燈,是我路上的光。」從這節經文可以很清楚知道,在學期間惟有下功夫研讀聖經,到教會實習具體力行、多磨練,對畢業後的服事才會有果效。

二、需學會聽到神的聲音

《約翰福音》十章廿七節:「我的羊聽我的聲音,我也認識他們,他們也跟著我。」這段經文清楚告訴我們,要學會聽主的聲音,若學不會這樣的功課,往後教會所有的服事可能會白忙一場,不僅自己受虧損,可能也將主的羊領偏離主道路,等交帳的那日,實無法在主面前交帳,不可不慎乎。

結語

感謝主,是您親自揀選、引領這卑微的僕人能走回傳福音的路,以致有機會能回到神學院接受神學課程的裝備。主您不看僕人年紀漸長與體力、記憶力衰退,您仍然願使用及教導這卑微的器皿,使能合乎主用。每想到此,內心深感主恩浩大,為實踐主您在僕人身上的使命與託付,僕人
願更兢兢業業努力學習,為主做工。

更多閱讀...

教會史譚(二)

查時傑/本院專任老師

一、前言

在基督新教教會的系統下, 眾所周知有所謂的六個大宗派( D e n o m i n a t i o n ) , 即路德宗( L u t h e r a n C h u r c h ) 、聖公宗( H o l y C h a t h o l i c s Church),加爾文宗(Calvinism Church)、公理宗(Congregational Church)、衛斯理宗(Wesleyan Church)與浸禮宗(Baptist Church)。

把D e n o m i n a t i on譯成「宗」或「宗派」, 是採意譯原則而來,因宗教團體組織中,有成科層制度(Bureaucracy)的層層有從屬關係的大小組織,或有像似金字塔式底部大而頂部尖的高低不等的組織;說詳細些,就是從單一的組織而下轄第二層的數個次級組織,而每一個次級組
織,又再下轄第三層的數個或數十個的參級組織,如此再依序分列擴充開來;而不管分成幾個層級,每一個層級總要有個專屬的名稱,像中國的行政組織中,就在「國」之下分轄成「省」,而「省」之下,再分轄成「縣」,而「縣」之下,再分轄成「鎮」或「鄉」;而「省」、「縣」、「鎮」與「鄉」就是各層組織的專屬名稱。而在宗教組織中,自然亦是如此,各層各級都有專屬的名稱,依中國的習慣是「宗教(或教)」這個名稱為第一級,而「宗教(或教)」之下,再分轄成數個叫「宗(或宗派)」的名稱,再每個「宗(或宗派)」的名稱之下,再下轄數個或數十個叫「會」的名稱。

由於基督教傳入中國遠比佛教要晚,也比中國本地產生的道教要晚,因此在中國,宗教上的許多用詞是由佛、道宗教所命名的為數極多,因此佛教組織中分轄出來的次級組織,有稱之為「宗」的名稱,像「顯宗」與「密宗」;而道教組織中的次級組織,則有不稱「宗」,而稱之為「派」的名稱,像「丹鼎派」、「符籙派」,2這些名稱都已長久流通於中國,於是「宗」與「派」就在宗教組織上被定型為次級組織的專屬名稱,晚入中國的基督教會,在翻譯基督宗教的次級組織時,在意譯時,就順理成文,譯成「宗」、「派」或「宗派」了。

二、基督教會宗派譯名的由來

論起各宗派的譯名, 可以發
現,有的是從音譯而來的,如路德宗、加爾文宗、衛斯理宗等宗派;但也有的是從意譯而來,如聖公宗、公理宗、浸禮宗等宗派。

而該等宗派譯名之譯出,何者以音譯原則譯出?又何者以意譯原則譯出?有無一定的標準原則來依循,這得待重頭說起,按自有中外文的翻譯以來,仍無一定的準則可依循,中外翻譯歷史已有數百年之久,究竟採用意譯仰或採用音譯,全是約定俗成而來,大致是早期因有著需要,就經由不同的譯者譯出,所以是有多種的譯名譯法的,漸漸多種譯名會自然地淘汰,逐漸的統一起來,就約定俗成地,也相應成習地使用起來;3又每一個宗派的譯名並不是只有一個譯名,有的宗派譯名可達三個或四個之多,因此這也帶來日後在閱讀上的一些混淆,徒增在認知與理解上的一些
錯亂,現依次再作出必要的說明:

1.路德宗(Lutheran Church)

「路德宗」中文譯名之得名,是採用該宗派的建立者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 1483-1546)的姓氏Luther而來,是採用音譯的原則得來的;而「路德宗」在中國還有一個更為響亮的中國譯名,稱之為「信義宗」,這是由意譯而得來的名稱,原來馬丁路德當年由天主教會中,領導一群教友脫離羅馬天主教會,他秉持的聖經教義是在《新約聖經》中的〈羅馬書〉的一段話,就是「因信稱義」那段的教義,4而「因信稱義」四個字作為名稱,又不合於中文命名的慣例,故再先簡化之為「信義」兩個字,再來命名,因此就有了「信義宗」的名稱了;久之,在中國「信義
宗」的名稱與「路德宗」的名稱就可以劃上等號的,變成是同一個名稱的兩個異譯之名,而「信義宗」的譯法可視為是採用意譯的法則而來的。

2.公理宗(Congregational Church)

「公理宗」的中譯名的得名,則是採用了意譯的原則而來的,按原來Congregational一詞的原意,應該譯成「公眾治理」的,而作為一個宗派的名稱,按照中文的習慣,向來是以譯成兩個字的為最佳,這也是長久以來的一種慣例,因此就把它簡化成「公理」兩個字了,所以就稱之為
「公理宗」了。又「公理宗」是基督新教中,最先差派傳教士來華傳教的一個宗派,時在清朝嘉慶十二年(西元1807年),當時還在禁教時期,是不允許來華傳教的;而傳教士利用了「廣州」一地尚可以允許以商業貿易的名義,可來廣州經商的機會,巧妙地把傳教士以英國東印度公司職員的身份,進入廣州城外的「十三夷館」區進行傳教,故可以接觸的華人,自以講「廣州話」,或「廣府話」的廣東人為主,因此當有一些與基督教會有關的名詞要譯成中文時,往往會按廣
府音來翻譯,因此Congregational 就依音譯的原則,譯成「綱紀慎」了。而「綱紀慎」的名稱,後來隨著傳教地區的擴展,「綱紀慎」一詞也普遍流通於教會界內外了。有趣的是當被譯成「綱紀慎」後,從被譯成為「綱紀慎」這三個中文字後,又可以引發與教義相關的意義上聯想,即基督教義是講「綱紀」的,是極其「慎重」的,因此「綱紀慎」三個字構成的一個詞句,按意譯的原則來聯想,也可以說的通的;只是按意譯而來的聯想命名,又可以有更多的延伸,所以在後人要去理解時,有時還需要極豐富的在常識上的積累,否則還真不容易去體會與理解何以會有這樣的譯名翻譯出來。

3.加爾文宗(Calvinism Church)

「加爾文宗」的譯名由來,是依音譯原則而來,把這一宗派的創立者加爾文(John Calvin, 1509-1564)姓氏 Calvin 音譯而來,不過亦有把「加爾文」譯成「喀爾文」的,所以就有「喀爾文宗」的名稱出現;又由於加爾文當年致力於對羅馬天主教會的大事改革,故又有Reform Church的名稱,因此在中文中就意譯而有了「改革宗」的名稱了; 再者「加爾文宗派」素來主張在各地建立起來的教會應由「長老(Presbyter)」來治理教會,故又博得「長老宗(Presbyterian Church)」的稱號,所以在中文譯名上,雖有「加爾文宗」、「改革宗」與「長老宗」三種譯名,但也出現意譯的聯想引申,三種名稱是可以通用的,以致把Calvinism Church譯成「改革宗」或「長老宗」者,也不算成是錯譯了。

4.浸禮宗(Baptist Church)

「浸禮宗」的譯名由來,是依意譯原則而來,因該宗很強調信仰基督者要在眾信徒面前,由牧師對他施行浸禮(Baptism) 的禮節,因此就博得了Baptist Church的名稱,所以傳來中國後,中文的意譯而有了「浸禮宗」的名稱。不過有關Baptism 一詞的翻譯,後來也衍生出不少有爭論性的問題;因在中文翻譯上,有譯成「洗禮」者,也有譯成「浸禮」者,本來此兩種由意譯而來的中文譯詞,在中文的意義上,是十分相似的,因在譯意中已充分反應出施行此種禮儀時,必需要與「水」有關,但「洗」與「浸」在意含上,仍是有著區別的,「浸」字有全身全物要完全浸入水中的意含在,而「洗」字就沒有要完全浸入水中的意含,但又有清洗乾淨的意含,這在基督信仰上又暗合了去除罪惡的教義;因此在中文聖經的翻譯上就引起很大的討論,至今也沒有解決。這
就造成在今日仍流通的合和本聖經中,就有「浸」字版與「洗」字版的兩種版本的聖經。而浸禮宗的教會,對這個字的翻譯,十分在意與堅持要譯成「浸」而不能譯成「洗」,因為浸禮宗教會依行浸禮的首例,就是施洗約翰為耶穌在約旦河中施浸之禮;從此凡為為信徒施浸時,一定是要全身浸入水中再從水中起來,該宗不實行其他宗派不浸全身,只用少許的水沾到頭部的所謂「點水洗禮」的。但文字語詞一經翻譯,形成中文語詞並在中國流傳的過程中,特別在白話文流行後,又會產生讀音順口等等的問題,更何況浸禮宗的教會也只是六大宗派之一,他們在翻譯的語
詞上仍不足影響到整個中國的基督教會界,更不足去影響到整個中國語文界,所以在翻譯 The Baptist這位人物時,仍以譯成「施洗約翰」最為通用,而「洗禮」一詞也比「浸禮」一詞更被大眾所採用。但一般通曉中外語文者,也知曉Baptist Church不會去翻成「洗禮宗」,而應翻成「浸禮宗」,而 Anabaptists 則翻成「重洗派」或「再洗體派」,所以「約定俗成」這個因素在語詞翻譯的流通上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原則。

5.衛斯理宗(Wesleyan Church)

衛斯理宗中文譯名之得名,是採用該宗派的建立者約翰衛斯理(John Wesley 1703-1791) 的姓氏Wesley而來,這是採用音譯的原則得來的;而「衛斯理宗」在中國還有好幾個不同的中國譯名,有稱之為「衛理宗」者,這是把「衛斯理宗」的譯名中省略掉「斯」這個輕聲譯音字而
形成的,因為譯成中文的專有名詞,在習慣上以兩個字為最理想,如此再加上一個字的組織團體名稱,構成三個字音的名稱,是中文中最習慣與流通的名稱用法8,所以有了「衛理宗」的名稱了;加之省了「斯」字,成「衛理宗」後,「衛理」兩字在語詞的意含上,再可引申出「捍衛真
理」的意思,暗合了該宗派對基督信仰的執著與維護的宗旨,所以該宗派就樂用「衛理宗」這個名號,形成了在中國要比「衛斯理宗」的名號更為響亮與被人所知的名號了,這是由音譯出發再轉成有意譯意含的又一絕佳的例子。而若音譯成「威斯萊宗」的音譯譯名,9這就不能引申出意譯上的擴張,所以「威斯萊宗」的譯名,也就自然地隨時間的過去而被淘汰了,在現在的談教會歷史的書籍中,已經絕跡了。又有稱之為「循理宗」者,這是由意譯而得來的譯名,因為該宗
派的信徒,在信徒的品格與行事為人上,被勸勉要「循規蹈矩」,要嚴守教規,要有基督徒的好品格,所以外界就稱呼他們為Methodist。這Methodist的語詞,在英文語詞中,雖有輕蔑的語氣意味,有過於拘泥拘謹的意思,但該宗派信徒也不以為意,久之反成了他們這個宗派的另一個專
有的名稱,而且語詞中的貶意也消失了,因此該宗派傳來中國後,當要以意譯原則來中譯時,就譯成了「循理宗」的名稱,所以在中文譯名上,雖有「衛斯理宗」、「衛理宗」與「循理宗」三種譯名,但也出現因由音譯到意譯的聯想引伸,三種名稱自然是可以通用的,以致把Wesley Church譯成「循理宗」,或把Methodist church譯成「衛理宗」也不算成是錯譯了。

6. 聖公宗(Holy Catholics Church)

「聖公宗」的中譯名的得名,則是採用了意譯的原則,按原來Holy Catholics Church一詞的原意,應該譯成「聖而公之教會」,而作為一個宗派的名稱,按照中文的習慣,向來是以譯成兩個字的為最佳,這也是一種慣例,因此就把它簡化成「聖公」兩個字了,所以就稱之為「聖公宗」
了。又「聖公宗」是在英國發展起來的,在西元1543年時,由當時的英國國王亨利八世(Henry VIII, 1509-1547)所領導的英國地區的教會,脫離羅馬天主教會而建立的新宗派教會,因為該宗派是以英國國家為主體的,所以在英文名稱上還有Anglican Communion與 Anglicanism的稱號,
因此若以音譯原則,就被譯成「安立甘宗」了,而以意譯的原則,就譯成了「英國國教派」了。所以在中文譯名中,「聖公宗」、「安立甘宗」、「英國國教派」三個譯名也就「三譯名一體」了,相互使用與等同使用,早已屢見不鮮,見怪而不怪了。

三、本文小結

基督教六大宗派的中文譯名,從本文的整理爬梳中,可知每一個宗派的名稱除「浸禮宗」只有一個譯名外;而有兩個不同譯名的,則有「路德宗(又名信義宗)」、「公理宗(又名綱紀慎宗)」兩宗派;而有三個不同譯名的,則有「加爾文宗(又名改革宗、長老宗)」、「聖公宗
(又名安立甘宗、英國國教派)」與「衛斯理宗(又名衛理宗、循理宗)」參個宗派。

再從西方宗派名稱起源處觀之, 則只有一個名稱的有「路德宗」、「公理宗」與「浸禮宗」參個
宗派;而有兩個名稱的,則有「衛理宗(又名循理宗)」與「聖公宗(又名安立甘宗)」兩個宗派;而有參個名稱的則有「加爾文宗(又名改革宗、長老宗)」一個宗派。之所以會有所不同,全是因翻譯中文的過程中,既採音譯法則來翻譯,也採意譯法則來翻譯,因而會衍生出由一個名
稱變成兩個名稱的結果。而中文一經譯出,被教會界內外同時接納採用而流通,久之更相沿成習,約定而俗成,使用者也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鮮少去追根尋源,而對於因多個譯名而造成閱讀或認知上的混淆與錯認,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也就由該宗派自行承擔了。而晚近的基督教會的發展趨勢,也是宗派意識越發淡薄,基督信徒越來越不重視與強調宗派的觀念。所以宗派名稱的產生,與中文譯名的譯法問題,也鮮少被關注,而失去釐清其中產生的種種過程的動機,自然也無由產生,就留待給教會史學者去探就與考證了。

更多閱讀...

新生命‧新生活‧新事奉


蔡瑞益/本院院長

施浸約翰的門徒來見耶穌,質問耶穌為何祂的門徒不禁食,耶穌回覆說:「新郎和陪伴之人同在的時候,陪伴之人豈能哀慟呢,但日子將到,新郎要離開他們,那時候他們就要禁食。」(太9:14-15)禁食是敬虔的表示,為著專心禱告神而禁食,禁食禱告對靈性大有助益,禁食是領
受神恩典的管道,耶穌也鼓勵門徒要禁食,但當下有比禁食更重要的,那就是主自己。主自己親
自的同在,比一切都重要。施浸約翰的門徒執著於敬虔的生活,追求禁食,但卻不明白耶穌才是
一切恩典福氣的源頭,人常常失焦,不熱心追求基督,反倒以別的取代了基督。

基督才是信仰追求的核心焦點,如果沒有對準這焦點,而以別的取代都有可能成為偶像。失焦是常發生的事,以色列人曾在曠野遭火蛇咬傷,摩西製造銅蛇掛在杆子上,百姓一望銅蛇就活了,可惜後來這銅蛇竟成了百姓崇拜的偶像,是神厭惡拆毀之物。律法是神所賜給他百姓遵行的,這律法原是訓蒙的師父,引人到基督那裡,使人因信稱義,但使徒保羅曾失了焦,熱心追求律法的義,甚至逼迫基督徒,但當他蒙了光照之後,有了一百八十度的轉變,過去以為有益的,如今卻因基督當作有損的,把萬事當作有損的,以認識主基督耶穌為至寶,丟棄萬事看作糞土,為要得著基督。定睛在基督身上,才能得著豐盛的生命,飲了生命的活泉,才能在人的裡頭成為泉源直湧到永生。

有了更新的生命就要活出新的生活,新生命配新生活,裡和外相稱,新布補在舊衣上是不合適的,正如使徒保羅所勉勵的:「你們學了基督,卻不是這樣。如果你們聽過他的道,領了他的教,學了他的真理,就要脫去你們從前行為上的舊人,這舊人是因私慾的迷惑,漸漸變壞的。又要將你們的心智改換一新,並且穿上新人,這新人是照著神的形象造的,有真理的仁義和聖潔。」(弗4:20-24)

滿有基督生命的豐盛並配有相稱的生活見證之後,才有事奉可言。事奉的能力從何而來,舊約撒迦利亞書四章6節:「不是倚靠勢力,不是倚靠才能,乃是倚靠耶和華的靈方能成事。」耶穌囑咐門徒不要離開耶路撒冷,要等候父所應許的,就是受聖靈的浸,得著聖靈的能力才能從耶路撒冷直到地極作主的見證人。使徒行傳記載當聖靈充滿之後,他們按著聖靈所賜的口才,說起別國的話來,眾人以為他們是新酒灌滿了。基督徒不要醉酒,酒能使人放蕩,卻要被聖靈充滿。事奉要新能力,這能力是從聖靈而來,新能力才能帶出滿有榮耀的事奉,使人歸向主,榮耀主聖名。

新酒要裝在新皮袋裡,新的皮袋才能使新酒不漏出來,全然保守新酒的能量。聖靈充滿的事奉者,心意更新變化,察驗何為神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敏銳於聖靈的感動和引導,就知道如何與神同工,用神所啟示和感動的方法來服事神,才有果效。單有方法的更新是不足夠的,必先有生命的更新,並有生活的見證及聖靈的充滿,再尋求更新的作法,事奉才會有能力及果效。

更多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