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國才牧師/本院教務長
基督教的信仰是一個重視說話的信仰。
上帝是樂意和我們說話的上帝。上帝藉著話語創造了天地萬物,祂的話語是萬物背後的「道」(logos),是托住萬有的(來1:3)。而祂最好的創造就是人。當祂創造了人,祂就和他們說話,和他們溝通(創2:16-17; 3:9ff)。上帝的話語──那太初就有的道成了肉身,上帝的話語在耶穌基督身上表達了出來,而耶穌是來和我們說話的。他出來傳道,把上帝的話語傳講出來。上帝是說話的上帝,祂不但不是不語的蒼天,祂更是愛我們而樂意和我們說話的上帝。在教會歷史邁進的里程裡,在我們所處的世代中,在個人的處境當中,上帝還繼續向我們說話。
基督徒是基督的傳人,要學像我們的主基督說話,學說出祂作為上帝充充滿滿的「有恩典有真理」之話語(約1:14, 17)。「有恩典有真理」的話語,用保羅的話說,就是「用愛心說誠實話」(弗4:15)。恩典和愛是難以分別的,都是從基督而來,都是人不配得的;[1]而「說誠實話」原文也是「說真理」的意思。「用愛心說誠實話」正是把上帝在基督裡之恩典與真理表明出來。
關於基督徒說話的真理,這一句「用愛心說誠實話」,實為巔撲不破的道理。耶穌基督滿有恩典有真理,彰顯著上帝在舊約中就已啟示出來的祂慈愛和誠實之本性,而基督徒則是要把基督所彰顯的上帝之本性藉著用愛心說誠實話再繼續表明出來。誠於中,形於外,「心裡所充滿的,口裡就說出來了」(太12:34);基督徒裡面要充滿著基督,而外面要說出祂的愛和真理。反過來也可以由外而內,若能留意學習用愛心說誠實話,連品格都可得長進。難怪保羅接著說,「凡事長進,連於元首基督」。靈命若要得以長進,不只是自己好好讀經禱告(這是基礎,是和上帝的關係);在聖經裡同樣看重的,靈命要長進,更是我們跟人的關係要在基督的愛和真理中得更新,要和弟兄姐妹用愛心說誠實話。
現今台灣社會裡充斥著很不好的話語。這些話語既沒有真理,也沒有愛心。但是話語都帶著力量,上帝說話絕不徒然返回,而我們人說話,無論說得好或不好,都會帶來某種程度的後果。當社會充滿了,虛謊的話、仇恨的話、凶惡的話,百姓就落在魔鬼所加的重軛之下。要從教會開始,操練用愛心說誠實話,「說誠實話是需要學習的。」[2]要讓教會訓練出一代又一代的基督徒,是有愛心有真理的族群,能在各樣的景況,用愛心說真理。社會的希望在教會,而教會則是要用愛心誠實的話語來建造的。因此讓我們再深入些來學習用「愛心說誠實話」。
要說話
首先要學的是要說話。「要說話」就是和別人有語言的交流。人和人關係不好時,往往就不說話了。不說話表示關係不通。在上帝的教會裡,在基督的身體中應該是肢體相連相通的。「我們若在光明中行,如同上帝在光明中,就彼此相交」(約壹1:7),那就要說話。在教會裡,當肢體間有了嫌隙不說話、不溝通,關係有了裂縫,就好像一張大玻璃,有一處裂縫,很快地裂縫就會延伸,直到整張玻璃都裂開。教會裡常常就是有兩個弟兄或姐妹,彼此之間是不說話的,而這樣的破裂關係漸漸就擴大,每個信徒都被迫要選邊站,結果就從一個小裂痕開始使得整個教會都分裂。所以肢體之間不可以不說話。
若心裡有那一個人,你特別不想和他說話,那就是上帝要你特別愛他。如果連我們的仇敵,我們都要向他說祝福的話,我們怎麼可以和我們的弟兄姐妹都不說話呢?這是上帝要你學特別的功課了。如果能把這功課學好,那你就長進了,就更好地連於元首基督了,所以要彼此說話。
對弟兄姐妹,要打招呼。單單一個打招呼,就可以學習屬靈的功課了。如果我們的心裡面有意願要去和好,那打招呼就是一個開始。如果你說:「我和他打招呼,他都不理我」,那我就想起一位同工,他以前在我們中間打招呼是最大聲的,最熱忱的。有一次我問他說:「你為什麼打招呼這麼大聲?」他說:「我是跟你裡面的耶穌打招呼啊。」是的,若能想到是向耶穌打招呼當然就可以大聲,熱情。既然是弟兄姐妹,他裡面是有耶穌的,就算他不理,還是可以跟他裡面的耶穌打招呼的。
要說話,要打招呼,但最終是要和好。在教會裡,在屬靈的團契中,難免還是有磨擦、有衝突的。如何和好呢?在馬太福音有兩次不同的教導,一次是「你在祭壇上獻禮物的時候,若想起弟兄向你懷怨,就把禮物留在壇前,先去同弟兄和好,然後來獻禮物」(太5:23-24)。有弟兄向你懷怨,大概是你得罪他了,所以你要先去同他和好。但是,後面又一次教導,是說:
倘若你的弟兄得罪你,你就去,趁著只有他和你在一處的時候,指出他的錯來。他若聽你,你便得了你的弟兄;他若不聽,你就另外帶一兩個人同去,要憑兩三個人的口作見證,句句都可定準。若是不聽他們,就告訴教會;若是不聽教會,就看他像外邦人和稅吏一樣(太18:15-17)。
所以耶穌的教導是,不管是你得罪他,或他得罪你,都是你去和他和好。不管是你得罪我,或我得罪你,都是我要來和你和好。但我們常常都等人來和我們和好。「我得罪他?那是他活該啊!他幹嘛那樣對我?所以啊,那是他自找的。」當我們有這樣的心態,我們當然不會去主動和好,而我們當然就不是主所喜悅的。而如果是人家得罪我,我們常常會想:「是他來得罪我,那當然是他應該要來跟我道歉啊,怎麼還要我去跟他和好?」當我們心裡這樣想時,我們就不會去遵行主耶穌的話了。但主耶穌就是叫我們主動去和好,目的不是去講誰對誰錯而已,真理固然也要講出來,但目的是要得回你的弟兄,目的是要去跟他和好。所以,我們用愛心說誠實話,第一點就是要說話,特別是跟你不想和他說話的那一位,在上帝的帶領之下,去和他說話。
說真心話
要說話。要說真心話。孔子說:「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3]意思就是說,心裡埋藏著對某人的怨恨,而表面上還和他作朋友,這樣的事左丘明以之為恥,孔子也以之為恥。孔子又說:「鄉愿,德之賊也。」[4]
鄉愿就是心裡覺得有問題、不對、不應該,我們這個團體不當如此;但口裡卻沒真理,粉飾太平,說:「沒事,沒事;很好,很好;平安,平安;一切都OK」。鄉愿,是品德的盜賊,會把我們的品德偷走的。在教會團體中,鄉愿文化似乎很常見。
其實在教會肢體間,長期相處,保持說真心話尤其重要。因為你心裡若是有愛,為人正直,你周圍的弟兄姐妹是知道的,不會因你偶而說的一句話就嚴重誤解你。你可能因為擔心說錯話而都不講,擔心別人誤解而都不說,那麼時間久了,別人怎麼知道,你到底是不是真心對他呢?永遠都說他好話,他會想:「我難道都沒有一點缺點嗎?還是你心裡面放了很多對我的意見,但從來都沒有說過一句呢?」所以什麼時候對這一位弟兄或姐妹有意見,選擇去把真心話說出來,這在長期的相處中還是比較好的,因為他知道你的心是透明的,他在你的面前也覺得是安全的,因為他知道你若覺得他有什麼問題,你是會跟他說的。所以當你沒有說他什麼時,他就可以很放心在你的面前,真的有安全感,他跟你的關係也才會真正深入。「真正的親密一定伴隨真理而來。」[5]所以我們不能只說表面話,求表面的和諧,我們要說真心話。
而尤其不可以的是,我們在人面前說一套,背後又說另外一套;前面在稱讚這人,後面在說這個人的壞話。保羅形容這種行為是說兩面話的(divlogoj)。和合本翻作「一口兩舌」(提前3:8)翻得很傳神。什麼動物是一口兩舌?蛇,是一口兩舌,舌頭伸出來是分成兩根的。所以一口兩舌是蛇的種類,是魔鬼的種類。我們要謹慎我們的話語,講出去要回頭想一想,剛才是不是在人的背後批評了人,那就應該要去和他說真心話。如果在人背後批評他,而見了面只和他談別的,不溝通這問題,那就是一口兩舌了。而更不好的是,在他面前還肯定他,稱讚他,但背後卻在說他壞話,這是非常不好的,在教會中更是絕對不可以的。如果在品德上有這樣的缺點,就要非常快速用心地去對付,絕對不可以變成是一口兩舌的人。
有的時候並沒有惡意,是怕傷害到他,怕關係緊張了,所以不跟他說真心話。雖然不去說真心話一時沒有壓力,就當作沒看到,最輕鬆了,而去說卻是很有壓力,但你還是要去說,因為這就是你靈命長進的時刻。
說真理
說誠實話,在原文也有「說真理」的意思。有時候話可能是真心話,很真實,但卻不合乎真理。我們可能對人有很誠實的批評,但是我們的角度可能有偏頗。所以,並非真心的話就是好的,如果我真的要說造就人的好話,那我就要思想,所說的是不是合乎真理。比如說,我聽到那人批評這人什麼事,我不能馬上就去向這人說,因為那個批評可能已經是偏見了,可能這個批評已經轉了好幾手了。
即使是真實的情況,我們用什麼態度去說,也關係到所說的真心話真實話是不是合於真理。魔鬼會控告我們,而魔鬼的控告常常都是真實的。魔鬼在上帝面前控告約伯,他講約伯擁有這些財富,這是真實的。但他以惡意懷疑的態度去控告約伯,就是他邪惡的表現。在撒迦利亞書,撒但控告大祭司約書亞,說他污穢的如罪惡之火中抽出來的一根柴(亞3:2),這罪惡還在冒煙呢。這控告也是真的,控告的內容是上帝也同意的。魔鬼在試探耶穌時,他引用的是聖經上的話,這些也可以說是真話,但卻是要引誘耶穌背叛天父。如果我們說真話時,裡面懷藏的卻是惡意、報復、離間和控告,那就是作魔鬼代言人了。「上帝的真理用愛來判斷萬物;撒但的真話卻用嫉妒與恨判斷。」[6]所以說真心話時,還要思想一下,所說的是否合於上帝的真理,是否合於主耶穌要我們對待人的態度。
用愛心
經文又教導,說誠實話要用愛心。說真話,說合於真理的話,甚至教導真理的時候,最重要的是要用愛心。我們會去主動和好,去道歉,去說明,去恢復關係,那是因為我們愛主耶穌,我們不忍心主的身體已經受了釘傷,現在還要因著弟兄姐妹的衝突、誤會,甚至不和來撕裂耶穌的身體;我們因為愛基督的緣故去說真心話,說真理,既是如此就要操練用基督的愛來說。
說之前用愛心
在要去向一個人說真心話,說實話,說真理之前,就要用愛心。先要預備自己,為這人禱告,而不是在第一時間就衝去把他嚴厲責駡一番。要先在禱告中省察是不是有先愛他。如果不確定,那就把哥林多前書十三章四至八節再背一遍。「愛是恆久忍耐」;我對他有沒有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我對他有沒有恩慈?如果從來對他就沒有恩慈,這次就要去指正別人,恐怕是效果不彰的。所以在對他說誠實話之前,要先對他有恩慈的行動。其他「愛是不嫉妒、不自誇、不張狂‧‧‧」都再背一遍,再一一省察一次。先反省自己,是不是真的愛他?是不是真的祝福他?真的為他好?
接下來就是要找適當的時機來以愛心說誠實話。要找只有你和他在一起的時候。也就是不要在大庭廣眾前去指正他,讓他覺得羞愧。要顧到他的感受,因為我們也希望別人指出我們的錯誤時,不是在很多人的面前。所以要照耶穌所教導的,私下去找他,個別的、一對一的。
說之時用愛心
在說的時候,也要帶著愛心。說話要用鹽調和,要溫柔地說,慢慢地說,慢慢地把心裡想好的話說出來。若真地覺得很困難,可以把要說的話寫下來,經過修飾用詞較為準確。雖然也可以直接寫信給這人,不過要注意,文字很容易被誤解,所以最好的情況還是寫下來,再當面跟他說。寫完之後一定還要多看幾遍,因為同樣的話可以有很多不同角度來解讀的,因此一定要站到別人的角度,再讀一遍。想一想:換成是他,聽到這些話會是什麼感覺,可能有好多地方就要再修正了。這樣的努力,都是因為愛的緣故,上帝會記念我們所付出的代價;而且自己會得益處的,因為在這過程有學習也有長進。
對別人說真心話,特別是說出他缺點的時候,也要先想好他的幾個優點。人是照上帝形像所造的,不會沒有優點的。這些優點想好放在心裡,不一定要勉強說出來,免得讓人覺得造作。但若真心地想好他的優點,在適當時候就能真心的講出來。要在心裡作好愛心的建設,順服保羅所說的:「你們要彼此接納,如同基督接納你們一樣」(羅15:7)。不管我們多不好,上帝接納我們,看我們是祂所造的,是祂的兒女,有祂的形像。每個人一定有他的優點。當想好他比如說五個優點時,去和他談話時,自然而然會帶著對他的接納,也不會把他的某一個缺點,誇大成他的全部,否則他會覺得不能接受,他會覺得被誤解。心裡想好他有那些優點,去和他談話時,所講的話自然會有個平衡。而在談話中,對他的肯定也會自然流露。當他知道你了解他的努力,你肯定他的優點,他就能聽進去你所說的話。而你如果沒有預備好,講的話不合宜,就是白講的。別人聽不進你所講的,甚至反倒有壞的效應,所以要好好預備。但也不能因為有這些難處,就放棄不講了。用愛心給人誠實的勸勉責備,本就是一種有張力的狀態,會覺得心中沉重是正常的,但卻是上帝要你我學的功課。
另外有一些用詞要避免,比如:「你每次都……」。這樣的話講了就帶來自我防衛:「我那有每次都……,至少有一次不是這樣。」我們溝通的語言要修剪,不要帶著控告的詞句和語氣。只要讓他知道,你所看到的真實,你心中因愛而要說的真理真話;這些能說出來就好了,剩下的就交給上帝。
當然如果他的問題是很大的,那照著耶穌的教導,如果他不接受勸告,行為還是沒有改變,還是繼續造成教會的問題,或者他的行為是羞辱上帝的名,那麼就要再帶一位弟兄來勸他,若還是不聽,就要以教會的立場來處理,叫這人以後不要再來教會,不要和他同桌吃飯,不和他有靈裡的相交。這是必要時教會該做的。我們所遇到大部份的問題沒有到這麼嚴重。但是若有一天碰到了,就要能勇敢處理教會中不道德的問題。
說之後用愛心
說完之後還要在主面前禱告,求主憐憫我們的話語,有沒有說錯什麼,還要再反省,或許還要再去說明什麼,可能感覺和他比較緊張了,要再去和他有和緩的談話。有時候可能覺得說了半天還是沒說清楚,為了愛心,還要以某種方式去說明白,不是講完就算了。每天晚禱要反省這一天講了什麼話,那些話是合於基督徒的身份?那些話是造就人的嗎?每一次和別人相處都是很關鍵的時刻,當面對人講話時,無論是正式場合,或私下的場合,那都是我們靈裡相通的時刻。說完話以後,還要再想一想,是不是用愛心說的?又是不是說了誠實話?
結語用愛心說誠實話,真地要來實踐並不容易,但跟隨基督本不是一條易路,要付代價。但當我們掙扎時,卻正是靈命長進的關鍵時刻來到了。或許今天就是這樣的關鍵時刻。靠著主給我們的勇氣,帶著對上帝話語的信心,讓我們起來實踐主的教導,用愛心去說誠實話吧。
----------------------------------
1 Lewis B. Smedes, “Grace,” in The International Standard Bible Encyclopedia, vol. 2, edited by Geoffrey W. Bromiley (Grand Rapids, Mich.: Eerdmans, 1982), 547-52.
2 Bonhoeffer, Ethics, ed. Eberhard Bethge, (New York: Macmillan, 1955; paper ed., 1965), 364.
3 《論語》,〈公治長第五〉。
4 《論語》,〈陽貨第十七〉。
5 亨利‧克勞德,《改變帶來醫治》,顧美芬譯(台北市:中國學園傳道會,1997),17。
6 Bonhoeffer, 366.
文章很能啟發人, 希望轉貼到團契中的facebook上.
回覆刪除會註明來源的. 謝謝.
謝謝轉載,請註明引用自台灣浸信會神學院《院訊》,及日期、時間。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