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5月 22, 2006

韓慕蘭的故事


by 費琳(Linda Phillip)/圖書館館長/楊方麗玲譯

  當今年四月傳來韓慕蘭過世的消息時,對她的朋友和家人而言不僅感到悲傷,也憶起這位獻身服事主的獨特女性。

  韓慕蘭,1914年9月28日出生於Buckline密蘇里州的一個基督化家庭,13歲便接受耶穌為救主。1937年她畢業於密蘇里州師範大學,並回應上帝的呼召到中國宣教。Herbert Miles 牧師幫助她進入神學院並為她籌措預備宣教事奉的經濟支援。1940年她獲得西南浸信會神學院宗教教育碩士學位,於4月由美南浸信會差會差派她成為宣教士,當年的秋天她抵達北京並開始學習中文。

  1941年春天,由於二次世界大戰她被迫撤離到菲律賓的碧瑤,繼續她中文的學習,後來又被日軍關在集中營直到1941年的12月。她就一直待在碧瑤,直到1945年美軍解放馬尼拉才獲自由。

  回到美國,她休息幾個月後隨即進入耶魯大學的東方學院繼續中文的學習。她盡力的學習並於1947年重返中國。她來到山東的濟寧並積極的從事佈道工作,她在中國的時間很短暫,因為中國共產黨開始接收中國。1948年春天共軍首次攻擊時,韓慕蘭、明俊德和海筱林教士被困在揚州城裡,這群宣教士們經歷上帝妙的保守直到她們安全的離開。

  韓慕蘭在她的生命中仰望上帝的帶領,她考慮跟明俊德教士到台灣開拓新工作,但當時的國外傳道部要求她與再度被撤離的新宣教士和中國老師們回到菲律賓,並協助碧瑤中文語言學校的設立。她也帶領開拓菲律賓浸信會的華人福音工作,成立了三間華人教會,這個工作成為許多菲律賓人城市、郊區的福音跳板。她也在菲律賓的浸信會神學院教授宗教教育課程。

  1962年,韓慕蘭轉調到台灣浸信會神學院擔任教職,有13年之久。她教授宗教教育和宣教課程,她最得意的一項成就是參與《新歌頌揚》的編輯,浸信會出版社在1973年出版這本中文的詩歌本。她寫道:「我花很多的時間找出受歡迎中文詩歌的原版英文全文,但在美國的詩歌中卻找不到。我也負責找到並指導那些翻譯的人,他們奉獻自己的時間和才幹,將滿意的中國曲調詩歌轉換成美麗的英文詞句。」一本英文版的詩歌本終於在1976年出版了。

  1974年的12月,韓教士回到美國渡假。1980年退休前她做最後一次述職休假。1975年在美國的夏天,接到一封老朋友Herbert J. Miles的來信,他的太太在1974年的秋天過世,當他在上帝面前禱告誰是那位陪他渡過勝餘時光的人時,腦子裡一直出現韓慕蘭。他寫信給韓教士,請考慮是否有可能。美夢竟然成真了,他們在1976年的1月3日結婚。Miles博士,是一位體貼又有心的男士,他建議太太,由於他們晚年才結婚,所以要花更多的時間在一起,與其每年慶祝結婚紀念日不如每個月慶祝一次。他們晚年的婚姻維持了18年,一起慶祝了200次,遠比其他的夫婦慶祝更多次。

  韓教士非常喜愛她退休後成為太太和祖母的生活,她在教會和聯會中推動宣教工作;她也寫了一本書:Captive Community,於1987年出版。這本書後來改編成為一齣基督教戲劇Wall of Fire。她也和丈夫共著了Husband and Wife Equality一書。

  1989年她和先生搬到德州San Angelo 的浸信會紀念退休中心,1991年她回到台灣拜訪宣教士、同工和教過的學生。1994年她的丈丈因癌症病逝。就在她安息之前,一位她在北京學中文的第一位老師的女兒Ling-Kang Yeh去拜訪她,2006年3月31日他們共進午餐後,韓教士在午休時離世,沒有任何病痛,享年91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