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11月 28, 2008

淺談「基督信仰的謙卑精神」


葉鴻棋/本院實習處兼資源管理室主任

基督信仰的謙卑精神乃基於《聖經》信仰,有著《聖經》記載之依據。我們若要討論這一基督信仰的精神,自然無法擺脫這信仰前提和基本話語。《聖經》所展示的耶穌基督形象,即基督信仰所崇尚的謙卑精神之肉身和靈性體現。而且,《聖經》通過對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的耶穌之描述,是要啟示出基督信仰所信靠的上帝乃是為給世人帶來幸福、平安、希望和溫情而遭受痛苦和折磨的上帝, 是甘於忍受苦難和遭受蔑視的上帝。因此,基督信仰神學關涉上帝之「受難」、上帝之「苦弱」或上帝之「痛苦」的理論,亦體現出一種形式上或本體意義上的謙卑精神。其與上帝的「崇高」、「偉大」和對「萬能」形成鮮明對照和充滿辯證意義之悖論。此亦基督信仰的奧秘和獨特之所在。基督信仰神學正是以基督之「謙卑」、「受難」和「拯救」等關鍵之點而連接成其信仰主軸。

對謙卑精神的追本溯源在基督信仰中自然要回到《聖經》。因此,我們有必要對《聖經》的有關章節加以描述和分析。在《聖經》記載中,耶穌以其言行和教誨充分展示了這種謙卑精神。作為「救世主」,耶穌基督並不是要做「君臨人世」之王,而是要為眾民之「僕」,不是爭「為大」、「為先」,而是宣導「為小」、「為後」。這種以「僕人」形象來展示「先知」精神,以對「罪人」的體貼、救贖來揭示「聖人」之寬闊胸襟的陳述,乃《聖經》思想中的一大主題。《聖經)中有關基督「謙卑精神」之描述,大致可包括如下一些方面:

一、在魔鬼撒旦引誘耶穌變石頭為食物、從耶路撒冷殿頂往下跳,即以此顯其神蹟來博得世人對祂的信任和敬拜時,耶穌並不炫耀其本有的大能和神蹟,從而經受住了這一試探,戰勝了撒旦之誘惑。(太4:1-11)

二、耶穌在其「登山寶訓」時所論「八福」之首福,即:「虛心的人有福了」(太5:3),由此展示其對謙卑之人的推崇和祝福。對謙卑、虛心之突出強調,恰到好處的說明了基督精神的價值取向和為人之道。

三、耶穌曾以小孩為喻,說明「天國裡誰為大」,並向其門徒指出,「你們若不回轉,變成小孩子的樣子,斷不得進天國。所以凡己謙卑像這小孩子的,他在天國裡就是最大的。」(太1 8:3 - 4),因此,「為大的倒要像年幼的,為首的,倒要像服侍人的。」(路22:26)

四、耶穌告誡其門徒「你們中間誰願為大,就必作你們的用人。誰願為首,就必作你們的僕人。正如人子來,不是要受人的服侍,乃是要服侍人,並且要捨命,作多人的贖價。」(太20:26-28),這種謙卑之態是其為人而捨己犧牲、作世人之贖價的邏輯前提,由此亦成就其為人之救主。

五、耶穌為門徒洗腳的範例,亦為其謙卑精神之見證。耶穌在受難前夕的最後晚餐上,曾為其十二門徒洗腳,以此給門徒做出謙卑和無私之愛的榜樣(約13:1-17),早期的基督教會為仿效基督,即規定復活節前的星期四為濯足節,並在其晚間的儀式中實行濯足禮。現今教會似已失此儀式,但重其謙卑之精神仍不可磨滅。

由此可見,謙卑精神乃是《聖經》信仰的重要組成部分。基督信仰所信守之真理性和神聖性,並不以世俗得權位者那般盛氣凌人、居高臨下之勢來表述,而是體現在其謙卑、退讓和忍耐之態中。所以,基督徒在此世界中的「為鹽為光」之表率作用,亦包括對這種謙卑精神的見證。如若認為基督徒作為「天國的公民」而比世人優傑,並以一種鶴立雞群之態來審視現實社會與人生,自感清高或孤傲,則背離了《聖經》的主旨、失去了基督信仰之本真。吾輩不能等閒視之。

2 則留言:

  1. 根據本人數十年的所聞所見基督徒的所作所為並不謙卑、禮讓。基督徒貢高我慢由其到處責備、攻擊别人的信仰可見一斑。其人自認為主的臣民,汎汎眾生皆為魔鬼的教徒,並為其攻擊、破壞別人的神像辯稱為「不能讓人信奉偶像石像」,恬不知教堂的耶穌像、聖母像也是石像銅像。其愚痴虛偽實為可哀可笑。反不如回教徒的言行一致值得尊敬。其虛偽者是不能反觀自身,其愚痴者是不明白神像只是代表一種精神,猶如一塊布做成某種圖案、某種顏色就成為國旗,代表一個國家、一個國民了。

    本人有一基督教朋友某次因手頭拮据而没有損獻,牧師公然在教堂內責備他為「耶穌的逆徒」,令身邊的小兒子不斷的責怪父親不肯損獻。這又情何以堪呢?其為教徒的表率又如何將「神愛世人」、「主的奴僕」精神發揮出來呢?主的奴僕可能是没錯,「愛」的可能只是有錢人而已吧。

    再觀耶教的几千年發展,都離不開戰爭、流血、殖民性質的帝國主義、和西方狩獵民族的興盛。其本質又如何和東方民族的農耕精神、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本質融合呢?近代西方文化的結晶品-「自由民主」,拆穿了還不是以「自我」為價值、「自我」為本位?這又如何跟你所引用的老子「慈、儉、不敢為天下先」精神有何相似?

    回覆刪除
  2. 謝謝Norman的意見,歡迎您經常分享對本院文章的心得。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