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9月 25, 2006

團契之愛


陳黃慶雲/專任老師

看哪,!弟兄和睦同居、是何等的善、何等的美!這好比那貴重的油、澆在亞倫的頭上、流到鬍鬚,又流到他的衣襟,又好比黑門的甘露,降在錫安山,因為在那?有耶和華所命定的福,就是永遠的生命。(詩133)

一首團契之愛的短詩

  詩篇133是一首描述信徒相聚、團契之愛的短詩,列於詩篇120篇至134篇的上行之詩中。上行之詩是以色列人登耶路撒冷聖殿崇拜時,沿途一起吟唱的短詩集。朝聖團體吟唱這些短詩使他們忘卻艱難,有勇氣繼續前進。在您的屬靈旅程中,四周的弟兄姊妹是否常常給您許多的支持與鼓勵?

  讀到詩篇133篇,您的感覺如何?我會想起高中時期,有一群喜歡唱詩歌的朋友,假日去教會讀書,休息時一起唱詩,好像升學考試不是那麼痛苦,也增加不少的勇氣與力量。有時也會想起不同階段的禱告同伴,有一位屬靈同伴,是高中同班同學,一起在台南府前路浸信會聚會,我們一起參加教會聚會,每週兩人同禱,當我就讀神學院時,她常用金錢與禱告支持我的家庭,雖然她在卅七歲離世,但是這份團契之愛,依然離我很近、很親。在基督的團契之愛?,無論是團體的或個人的情誼,都常常給我許多幫助。

  雖然團契之愛有許多美好的回憶,但也想起,有段時間讀詩篇133篇覺得很痛苦,因為被肢體傷害的感覺是那麼強烈,讀這詩篇像在傷口上撒一把鹽,令人覺得刺痛而哀傷。

  弟兄姊妹,不知道,您的團契生活美好的感覺多?還是刺痛哀傷的感覺深?感謝神,祂醫治我的心,使我肯定在基督?的團契是上帝賜福的管道,不是我沒有再遇見受傷的事,而是我學會以合適的心態來面對團契生活。

潘霍華與尤金畢德生的影響

  在探討團契之愛的過程,除了聖經,有兩位作者對我影響很深,一位是潘霍華牧師(Dietrich Bonhoeffer, 1906-1945),他是德國神學家,今年是他生一百週年紀念。他很懂得享受人生的美好事物,也懂得為信仰付出生命代價。他處於希特勒時期,看出希特勒是違反基督信仰,當時有的教會採取沈默,他覺得這不是神的旨意,暗中參與刺殺希特勒的計畫,計畫失敗被捕,處死時只有卅九歲。另外一位是尤金畢德生牧師(Eugene H. Peterson, 1932-),他是加拿大維真學院靈修神學教授,也是北美深具影響力的靈修作家之一,撰寫了一系列牧養書籍,他牧會時,專注牧養工作,而非行政或活動,他有「牧者中的牧者」之稱。

  詩篇133篇這首上行之詩,描述朝聖旅程中的同伴情誼是非常重要。當眾人合唱這首詩歌時,會以感恩的心,珍惜同行的朝聖伴侶。

  第一節說:「看哪,弟兄和睦同居,是何等的善,何等的美!」描述朝聖群體,有伴同行是何等的善,何等的美。「何等的善」是多麼美好的意思;「何等的美」是多麼快樂的意思。弟兄姊妹,您會為自己身邊的基督徒而獻上感恩嗎?您珍惜他們嗎?基督徒在一起的時間不會長久,要珍惜。

  第二節「這好比那貴重的油澆在亞倫的頭上,流到鬍鬚,又流到他的衣襟。」貴重的油,象徵神的恩典。從神來的豐富恩典,像是聖靈的膏油,先倒在祭司亞倫的頭上,流到鬍鬚,又流到他的衣襟(衣領)上。亞倫是祭司,祭司行使代禱職分,象徵代禱可以使神的恩典與膏油,在彼此相愛、和睦相處的屬靈團契中,一直流傳下去。

  第三節「又好比黑門的甘露降在錫安山。因為在那?有耶和華所命定的福,就是永遠的生命。」黑門山在以色列北方的敘利亞境內,山的高度有九千呎,黑門山距離錫安山很遙遠,錫安山只有一千呎的高度。雖然距離這麼遙遠,高度差距這麼大,但是黑門山的水氣,會飄過連綿不絕的千山萬嶺,到達錫安山,遇見冷空氣後,凝結成甘露。神的恩典就像錫安山凝結的甘露,不管屬靈團契距離多遠,處境多低,耶和華命定屬靈團契一定要得到祝福,就是得到永恆而豐富的生命。

一、團契之愛的淵源

  詩篇133篇指出團契之愛的淵源是神的恩典(聖靈的膏油)。在屬靈團契中,如何讓上帝的恩典,像膏油一直流傳下去?或像黑門的水氣,飄過千山萬嶺抵達錫安山凝結成甘露?

  原則一:以基督為連結。屬靈團契是倚靠基督作連結,彼此之間是間接關係,不是人與人的直接關係。過去我們是遠離神恩典的人,藉著耶穌基督的救贖,被圈在基督的身子裡,我們是靠基督連結的團契。這是潘霍華的原則,也是耶穌的原則。耶穌不把自己交給人。最明顯例子是在迦拿婚宴,馬利亞說:「他們沒有酒了。」耶穌說:「婦人,我與你有何相干?」耶穌不讓馬利亞直接干預他,他希望與母親之間是有神作橋樑的間接關係。

  這也是保羅的原則,他說:「凡事長進,連於元首基督,全身都靠他聯絡的合式……」(弗4:14-15)這也是約翰的原則,約翰說:「……使您們與我們相交,我們乃是與父並他兒子耶穌基督相交(團契)。」(約壹1:3)屬靈團契是有基督在中間的團契,不是單由人聚集的團契。

  原則二:高舉神的話(聖經)。耶穌說:「你們若遵守我的命令,就常在我的愛?。」(約15:10上)在基督?的團契,若遵行神的話就能認識神、明白神的旨意與神的應許,也能領受神豐富的恩典,並且活在神的愛中。

  原則三:彼此代禱。讓代禱成為神恩典流通的管道。我們所信靠的不是教義、制度或是組織,而是又真又活的神,這位神樂意施恩憐憫。當我們行使祭司的職分,彼此代禱,我們就會看見神的恩典,像膏油、像甘露,流到我們中間,滋潤團契中的每一位肢體。

  當我們在團契中重視這三個原則,讓神的恩典流到團契之中,會產生許多美好的現象,其中包括喜樂、自由、醫治與建造等的現象。

二、團契之愛的表徵

(一)喜樂的表徵

  當我們以基督為連結,讓基督成就的和睦在團契之中,可使我們經歷美好、喜樂的感覺。正如詩篇133:1「看哪,弟兄和睦同居,是何等的善,何等的美!」既使在陌生環境,遇見基督徒,馬上會有喜樂親切的感覺,因為基督的連結,使我們喜樂。

  當信徒以神的話彼此激勵,或是分享個人生命故事、一起唱詩讚美神,都是何等甜美的經驗。詩55:14「我們素常彼此談論,以為甘甜,我們與群眾在神的殿中同行。」作者想到過去與同伴在神的殿裡相聚,彼此的交通、談話享受團契之愛的甜蜜。可是五十五篇十二至十三兩節提及親密的肢體有時傷我們最深「原來不是仇敵辱罵我,若是仇敵,還可忍耐;也不是恨我的人向我狂大,若是恨我的人,就必躲避他。不料是你!你原與我平等,是我的同伴,是我知己的朋友。」可見,團契生活有時帶給我們喜樂,有時也會使我們受傷。

  在團契中,若因服事而受傷害,受攻擊、受誤會,就容易失去喜樂,這時若將基督放在自己與受服事者中間,學習保羅所說:「無論做什麼,都要從心?做,像是給主做的,不是給人做的。」(西3:23)內心就不容易受傷了。

  有時可能受到肢體無意、有意、惡意的傷害,不要自己去面對人,讓基督在人我之間,像約瑟讓神站在弟兄和自己中間,透過神看弟兄,就醒悟過來,弟兄們傷害他的意念與行動,透過神,都轉化為好的意思,是神祝福家族的計畫。所以在傷害中,若有基督在中間,還是可以喜樂。

  當我們彼此代禱,為個人的重擔與困難一起禱告,經歷神的美好成就,我們的心,豈不是充滿喜樂。所以屬靈的團契的最明顯表徵就是喜樂。

(二)自由的表徵

  潘霍華認為有兩種團契,一種是神的團契,一種是人的團契。神的團契是降服神的旨意,等候神的計畫、神的工作、讓人自由的順服神。人的團契是因人的夢想、理想或野心所建立,用威脅、利誘拉攏人,聖經的「結黨」就是指人的團契。潘霍華時代的希特勒組織就是人的團契,潘霍華認定人的團契會在神的恩典中毀滅,雖然潘霍華被處死的時候,希特勒的勢力還存在,但是他死後三星期希特勒自殺,再過一個月,希特勒的帝國完全瓦解。

  在屬靈團契中,我們以基督為連結。因為有基督,所以有自由。「因為基督釋放了我們,叫我們得以自由。」(加5:1)當我們遵行神的話也可以得自由,因為耶穌對信他的猶太人說:「你們若常常遵行我的道,就真是我的門徒,你們必曉得真理,真理必叫你們得以自由。」不是研究神的話就曉得真理,而是遵行神的話必曉得真理,遵行真理,必然會得以自由。

  當我們彼此代禱,看見許多不可能的變成可能,知道屬靈工作不是靠自己勞苦,而是靠神的恩典,內心就體會耶穌說:「我的軛是容易的,我的擔子是輕省」(太11:30)的自由與釋放。

  彼前5:2-3「務要牧養在你們中間神的群羊,按著神旨意照管他們;不是出於勉強,乃是出於甘心;也不是因為貪財,乃是出於樂意;也不是轄制所託付你們的,乃是作群羊的榜樣。」在屬靈團契中,有人負責牧養,像牧師、區牧、小組長、組員之間都有彼此牧養的功能,但是牧養是按著神的旨意,以榜樣、了解、支持、鼓勵來對待弟兄姊妹,彼得提醒我們,不能為貪財,更不能轄制他人。在給予自由與轄制中間,有時真的很難拿捏,基本原則就是要有高度的期望與要求,但是卻是在體諒中,鼓勵個人按著適合自己的速度達成目標。

  在屬靈團契中,我們可以享受聖靈?的自由。弟兄姊妹,您覺得自己的靈?自由嗎?

(三)醫治的表徵

  保羅在哥林多前書十二章談到基督?的肢體關係,他說:「不但如此,身上肢體,人以為軟弱的,更是不可少的。身上肢體,我們看為不體面的,越發給它加上體面;不俊美的,越發得著俊美。」(林前12:22-23)在基督團契中,軟弱的是不可少的,幫助軟弱者是健全者存在的意義。俊美肢體的責任是使不體面的成為體面,不俊美的得著俊美。這些都是在團契中,以彼此服事使弱勢肢體得醫治的基本觀念。

  新約腓利門書,記載有一個逃跑的奴隸阿尼西母,因為保羅接納他,視他為捆鎖中生的兒子,稱他為心上的人,願意替他償還債物。保羅懇求他的主人腓利門重新接納他為親愛的弟兄。這是使不體面成為體面;使不俊美成為俊美的實例。阿尼西母因著保羅的接納,得到醫治,成為真正對人有益的(「阿尼西母」的字意)新造的人。

  畢德生提到牧養者的角色,特別說牧養者不是救主,我們不能靠自己解決別人的問題。是的,我們不是救主,但是可以彼此代禱,靠著主的應許「因他受的鞭傷,你們便得了醫治」(彼前2:24下)相信基督會在團契中繼續施行奇妙的事,因為耶穌說:「我父做事直到如今,我也做事。」您相信嗎?

  信徒在教會提出的代禱事項,大部分都是身體的需要或事工的需要,很少提到比較內在的,像是情緒、個性、人際關係、與神的關係等的困難與需要,其實內在生命更是需要代禱關懷的部分,我們卻往往忽略檢視自己的內在。

  有一天讀到一本書《我為什麼是我?》,內中提及在人的?面,最常具有的負面形象就是自卑感、罪惡感、害怕被人拒絕、害怕失敗等。當誠實面對自己,突然覺醒自己有自卑感,雖然自己未察覺,別人也未必知道,但是真相是如此,神很快地藉著一張大張的感謝卡,安慰、醫治我的心。在基督的團契中,真的需要互相鼓勵,使內在的生命,得安慰、受醫治。

  弟兄姊妹,您有內在的軟弱嗎?您需要醫治嗎?內在醫治不一定需要在特別的醫治聚會中,或是經歷特別的情緒反應現象,在團契的愛裡,藉著基督,藉著神的話,藉著彼此的關懷代禱,我們可以都得醫治。

(四)建造的表徵

  在團契中,我們有喜樂,有自由,又蒙醫治,我們還有更積極的目標就是建造。「你們來到主面前,也就像活石,被建造成為靈宮,作聖潔的祭司,藉著耶穌基督奉獻神所悅納的靈祭。」(彼前2:5) 屬靈生命的建造不是個人獨自發展,而是在團契中建造,成為靈宮。在屬靈團契中,我們的建造就是在基督?連結眾人的生命與恩賜,一起建造神的國。

  基督所賜給我們的聖靈,使我們可以建造屬靈的果子(品德或生命),也建造屬靈的恩賜。屬靈生命的成熟是在團契的肢體關係中互相激發成長,甚至在衝突中反省而得成長,使我們結出美好的屬靈美德。

  當我們發掘自己的恩賜,操練恩賜,應用恩賜,會使我們的屬靈生命價值綻放出來,也使我們獲得成長的喜樂。並且,屬靈恩賜不是屬於個人,而是屬於屬靈團契。我們眾人的屬靈恩賜,要在基督裡互相連結,才能發揮最大的功效。聖靈賜下恩賜是因為團契有需要或是要完成上帝託付的使命,去服事人、造就信徒、完成神的計畫。若沒有需要或使命,就不需要恩賜。我們不需要、不使用的恩賜,聖靈也會隨時收回。很多人渴慕屬靈恩賜和屬靈經歷,把它看成是自己靈性成長的記號或是資歷表,這真是誤解上帝賜給我們聖靈恩賜的用意。

  基督團契之愛的四個表徵喜樂、自由、醫治與建造,不是獨立存在,而是連鎖的,當團契充滿這四個表徵,就見證神的慈愛與恩典像膏油、像甘露,流到我們中間。

二、團契之愛的效果

  當屬靈的團契產生的喜樂、自由、醫治與建造等現象,自然會有兩項特別的效果:

  (一)榮神益人:基督團契充滿喜樂、自由、醫治與建造,清楚顯明我們所蒙受的益處,這些個人生命轉變的故事,就成為榮耀神的見證。在屬靈團契中,常彰顯出人無法做到,只有神能成就的工作,既然是神的工作,自然應當歸榮耀給神。

  (二)教會增長:當團契中有愛、自由、醫治與建造,看見信徒生命「質」的增長。當未信者被神的作為、基督徒的團契之愛所吸引,會自然歸向神,這是「量」的增加。

  使徒行傳2:42-47 描寫耶路撒冷教會,有神作為─奇事、神蹟、有教導、有物質的分享、有喜樂讚美,主將得救的人天天加給他們。這?所說,得救的人是「主」加給他們,教會增長是主的工作,不是人的工作。

  弟兄姊妹,您相信基督?的團契是上帝賜福的管道?您渴望神的恩典像膏油、像甘露,流到每一位肢體,使團契充滿喜樂、自由、醫治、建造的積極現象,並產生榮神益人、教會增長的美好果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