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7月 29, 2006

終身事奉的僕人─孔繁沛牧師的故事


費琳(Linda Phillip)/本院圖書館館長

  孔繁沛牧師是山東省曲阜縣人,1922年1月4日生。身為孔夫子的後裔所以家中注重要有良好的教育,祖父、父親均為教師,甚至孔繁沛後來也成為老師也就不足為奇了。他1943年畢業於北京的京華美術專科學校。

  孔繁沛和徐瑞榮從小就在同一所學校就學,但彼此並不熟識。但徐瑞榮是孔繁沛父親的得意門生之一,當他們成年後,家中就為他們安排和這位倍受家人喜愛且智慧的女孩結婚。當時的她也是一位老師,婚後育有一子,目前還有兩個孫子。

  由於二次世界大戰的壓力,這對年輕的夫婦到了山東濟南。經同學的介紹他們住到了一所教會(靈恩會教會),雖然當時他們夫妻未信主,但教會的牧師邀請他們參加聚會,於是孔師母信了主並不斷的為她的先生禱告。1947年一位浸信會的牧師來煙台主領為期一週的佈道會,講題是:你在那裡?於是孔繁沛在那時候接受耶穌為他個人的救主,並在當年的聖誕節受浸。

  由於戰亂的原故,加上人生地不熟很難找到工作,由於哥哥和姐夫都是空軍人員,所以幫他介紹在空軍營地工作,這樣他才有機會和妻子來到台灣。他們在1949年抵台時住在屏東,在當地的國語禮拜堂聚會,並成為該教會的執事。

  1953年搬到台北青年公園附近,廈門街浸信會就成為他們屬靈的家。第一次到這個教會時剛好是杭克安牧師和他的全家加入教會的日子,以後孔繁沛全家就在廈門街聚會,而且非常的熱心參與各種聚會,杭牧師給孔繁沛非常多的造就和服事的機會,他們在廈門街作信徒有11年之久。

  孔繁沛回應神的呼召成為全職事奉,於1964年進入台灣浸信會神學院就讀,孔師母也在當時選修課程預備自己成為師母。神學院畢業前兩年,他被派到基隆浸信會實習,當時教會沒有傳道人,所以在他神學院第四年時,他是以基隆浸信會傳道人的身份就讀,並於1968年畢業。

  擔任牧職期間,教會重新改建,這對孔牧師是一個挑戰。於1969年10月28日慶祝17年週年時獻新堂,就在獻堂的同時,為孔繁沛按立牧師。擔任基隆教會牧職時和浸信會差會一起合作在碇內開佈道所,孔師母一直陪在丈夫的身邊並協助新成立的工作。

  1976年因廈門街浸信會的聘請,基隆浸信會決定讓孔牧師回到自己的母會牧養,孔牧師夫婦在該教會事奉超過18年。

  對一個新牧師而言有件很新鮮的事,在他第一次參加執事會時,有一位會友提出他有一個房子在外雙溪要奉獻出來做佈道所。這並不在孔牧師的牧養計劃,中,但神預備環境讓福音可以進到這個社區中。幾天後孔牧師到醫院探訪,正當他要離開時有位朋友叫住他,孔牧師問他住那裡,他回答:外雙溪,而且告訴孔牧師那裡沒有教會,是不是孔牧師可以到那裡開立教會?孔牧師認為這有如”馬其頓的呼聲”,而且他知道他必須順服。

  一棟房子、一個邀請、一筆大的奉獻以及來自美南浸信會差會的幫助,孔牧師帶領廈門街浸信會成立了外雙溪佈道所。孔牧師和師母就安排浸信會神學院的學生到外雙溪週末實習。現在的慈光堂在該社區已經是一個很興旺的教會。

  後來,上帝在孔牧師的心裡放下對青年公園社區的負擔,這地區由平房改變成大樓林立,孔牧師和師母開始為這個尋求上帝的引導,孔牧師向上帝求印證—這社區有人提出需求。沒多久有位姐妹,就向孔牧師提出是否可以在這社區開始主日學來服事這裡的孩子們。

  孔牧師找到了一個可以開佈道所的房子,但教會沒有開立佈道所的預算。孔牧師發起讓弟兄姐妹來認獻,孔牧師和師母也為他們要奉獻多少禱告,孔牧師感動要奉獻租金所需的不足之數。於是教會租了一個房子開始工作,兩年後租金提高了,於是孔牧師另尋地點,但此時教會已經有能力可以買下來,因為有幾位愛主的信徒慷慨的奉獻。

  孔牧師和師母再次開始帶領這個新工作,由神學院的實習學生和教會的會友來共同參與。直到今日青年公園浸信會仍服事該社區。

  1994年孔牧師夫婦由廈門街浸信會退休,但他們沒有真正停止事奉,孔師母於2005年安息主懷。孔牧師至今仍幾乎每主日都講道,固定每個月的第一個主日在青年公園浸信會講道,第三及第四主日則分別安排到兩個教會去協助。孔牧師為著上帝給他的恩典感謝,更感謝神給他至今84歲仍有健朗的身體可以事奉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