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11月 25, 2005

基督教與中國第一次相遇


吳昶興/本院專任老師

  本院在10月31日至11月3日舉辦基督教史講座,特別邀請在基督教與中國文化這個課題造詣精湛的朱心然博士主講,筆者藉此機會也談論基督教與中國的第一次相遇,也希望華人教會對此課題有更深入的認識。

  當耶穌要他的門徒奉他的名,傳悔改赦罪的道,從耶路撒冷起直到傳到萬邦(路24:47);又對他們說,直到地極做他的見證(徒1:8),當時這群尋常百姓如何理解「萬邦」、「地極」這樣的概念?在第一世紀的時候,恐怕無人有能力畫出真正完整的世界地圖,他們不僅不知道需跨海遠渡重洋的北極、南極、美洲、澳洲這些地方,恐怕連跟亞洲相接的中國都一無所知。
公元二十年希臘地理家Strabo在Geographika所繪製的球體地圖,看不到今日的俄羅斯、中國、阿富汗這些地方。但中國漢代的甘英、班超倒是已知有大秦(羅馬帝國),只是對大秦很陌生。門徒雖在第一、第二世紀許多地方建立教會的根基,不過由於對地理知識的貧乏,遲至七世紀東方教會才將福音傳到地極─中國長安,時為唐太宗貞觀九年(635),又三年才建立第一間教堂(在長安的義寧坊),這時中國仍搞不清楚基督教的來歷,十分簡略的以宗教的發源地來命名基督教曰「波斯教」,這是錯的。等過了一百一十年,天寶四年九月唐玄宗發現錯誤才正名為「大秦教」,這第一次的相遇,竟是如此的朦朧,基督教也未在第一時間上書更正,反而等到一個世紀後,才由中國主動改正錯誤已久的資訊。

  過去,由於東方教會採納摩普綏的狄奧多(Theodore of Mopsuestia)與聶斯多留(Nestorius)的神學見解,在教會政治的運作下,被打成了異端,造成有許多教會也跟隨這樣的誤解,不承認他們是正統的基督教;另外由於路德改教的歷史淵源,造成之後的教會與天主教之間的不和,間接漠視1245年天主教教皇英諾森四世差派方濟會宣教士柏朗嘉賓的宣教歷史,更不用說明末清初天主教在中國宣教取得更大成果的歷史事實。有不少的更正教華人信徒是以英國浸禮會的宣教士馬禮遜在1807年入華來做為基督教進入中國的起點,然而,這不幸的讓基督教與帝國主義、殖民主義、洋槍大砲有扯不清的關係,使華人世界對基督教負面的觀感。

  1994年11月11日教宗若望保祿二世與東方教會的教宗Mar Dinkha IV簽署了《共同聲明》(Common Christological Declaration),恢復教會的情誼,天主教放棄了「以弗所會議」的毀謗。因此,更正教的信徒也應儘早修正錯誤已久的中國教會史觀,讓基督教的入華冠冕堂皇的從635年開始算起:「大秦國有上德曰阿羅本,占青雲而載真經,望風律以馳艱險,貞觀九祀至於長安。帝使宰臣房公玄齡,總杖西郊,賓迎入內,翻經書殿,問道禁闈。」(參《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10、11行)

  因此,基督教不是乘著大砲進來的,而是被待以上賓之禮在635年進入中國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