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昶興老師/本院專任老師
走入不同的基督宗派,所看到的景象各有精彩。在東正教或是東方教會,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教堂中央,往往有道刻上聖徒、殉道者的屏幕( iconostatis ),分隔聖壇與崇拜主要的地方,這道屏幕象徵著天堂與地上的聯合,也象徵著上帝藉著耶穌基督道成肉身。教堂的光線是幽暗的,伴隨著高度裝飾的建築,散發思古幽情。
主日時,信徒魚貫而入,有人會跪在聖像前,婦女或有吻著聖徒的腳,然後再進入中殿參與崇拜。對於他們而言,聖徒佐治( St. George, ca. 303 )是代表基督徒為信仰殉道的真正楷模。
反觀更正教會,一些較有特色帶有中世紀味道的教堂,其聖壇則非常簡單,白色的泥牆,羅馬風格的彩色玻璃窗,透窗而入的彩色光線迤灑於地。聖壇僅飾有十字架,有的擺放聖經於聖桌上,旁有兩根蠟蠋,還有代表聖禮的聖杯與餅盤。當然,有的教會還更加簡化這些擺設。
在更正教會主日的講道,牧者可能會以潘霍華、倪柝聲等人的例子,來做為活出基督生命的典範,勉勵信徒跟隨。
希伯來書十二章一節說到:「我們既有這許多的見證人、如同雲彩圍繞著我們…」 其中的見證人含有「殉道者」的意思。每一個教會都 有其紀念聖徒、殉道者的方式,之所以紀念他們,乃是他們真正活出基督的樣式和典範。過往教會強調紀念聖徒、殉道者,多半是天主教會、東正教會和一些東方的教會,而更正教會反而刻意沖淡這些紀念的方式。但歷史演變至今,兩者似乎有所對調,根據信仰與教制前主席 Dr. Lukas Vischer 觀察,天主教越來越減低尊崇聖徒的重要性,而更正教會則慢慢承認過去拒絕尊崇聖徒是一種扭曲,也侵蝕了歷代聖徒在信仰上的貢獻。
正視聖徒在歷史的作用越來越強調,但怎樣的人才夠稱為聖徒、見證人或殉道者呢?德國漢諾威路德會堂區牧師 Henrike Muller 認為「他們是基督徒生命的典範,具有超卓的信仰,並完全的信靠神。他們雖然是普通人,然而他們的神聖性是我們歸向神的提醒。」其實,聖徒、見證人或殉道者不應分疆界、人種、膚色,也不應分宗派。在下個月迎接基督聖誕來臨前夕,我們可以好好思想那些曾經在歷史中,認真活出基督生命的基督徒,他們就像雲彩般圍繞著我們,告訴我們所信的基督是值得的,這個信仰是不後悔的,這個信仰是豐盛的。也願主引領我們,在佔有世界人口最大比例的華人社會,有更多華人的基督徒典範永遠流傳,成為華人的祝福,上帝恩典澆灌的出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