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昶興/本院專任老師
耶穌走遍各城各鄉,在會堂裡教訓人,宣講天國的福音,又醫治各樣的病症。他看見許多的人,就憐憫他們,因為他們困苦流離,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太9:35-36
在蟬鳴不絕餘耳的盛夏,神學院為了未來的發展與改造,今年特別在澎湖白沙的鎮海灣舉行退修會,蔡院長帶著一行同工十餘人,以三天兩夜的時間為浸神的未來進行熱烈的辯論與共識的達成。
這次有一個相當重要的名詞在討論中被提出來:「走動的神學院」,這主要看見教會裡需要接受裝備的人越來越多,不只是全職的傳道人要受裝備,有心事奉神的弟兄姊妹也要受裝備,但由於交通地理的限制,他們很難在神學院學習,使得他們僅能以很有限的神學裝備事奉神,因此在事奉上很容易遇到難以克服的瓶頸。如果神學院能以比教會擁有更龐大的資源到處走動,給予地方教會必要的訓練,這樣就可打破地域限制。並且,神學院長期處於都會城市優渥的環境中,神學教育者往往不容易察覺偏遠地區所發出的「馬其頓呼聲」,無法想像他們的處境是多麼的庸劣不堪。
就以這次我們拜訪的吉貝佈道所,各方面都十分缺乏,詩歌本是用蠟筆一首一首的畫出,放在譜架上大家看著唱;崇拜的程序是貼在窗子的玻璃上…如果神學院沒有像耶穌走遍各城各鄉,如果沒有到各地「走動」,有許多被人遺忘的角落,就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隨著曠日時久,教會終將和神學院越來越疏離。
在熱烈的討論中,教員頗有共識地把走動的神學院,再化約成一個神學概念:「走動神學」,標幟著神學教育者的心態,非以教師為本位的教育理念,而是以學習者為主體的教育模式,並且將神學教育以靈活的方式輸送到各處,擴大訓練的對象,使得神學教育不再僅以獻身的全職傳道人為主,而能擴及更多有心事奉神的人,使得神學課程不再遙不可及。
上一代神學教育的先驅者,他們在艱難的環境下付出大量的心血與努力,奠定今天的傳道人的地位與社會的接納度,也為今日的神學教育打下美好的根基。走動神學似乎是神學教育的下一步,但筆者必須指出,神學教育機構畢竟不是教會,也不是佈道團,浸神為了迎合時代所需,為神學教育注入更大的機動性,但未來必須注意的是,辦理神學教育也需要有相對的穩定性,如果在老師素質與授課品質不夠穩定的話,這樣「走動」的美意,恐怕會大打折扣,浸神在發展的同時,也須先站立得穩,才能將豐富營養的神學汁液輸送至各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